洪堡的礼物

洪堡的礼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索尔·贝娄(Saul Bellow,1915-2005)美国作家。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拉辛,在蒙特利尔度过童年。1924年,举家迁至美国芝加哥。父亲是从俄国移居来的犹大商人,贝娄是家中四个孩子中最年幼的一个。1933年,贝娄考入芝加哥大学。两年后,转入伊利诺斯州埃文斯顿的西北大学,获得社会学和人类学学士学位。同年,赴麦迪威的威斯康星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自1938年以来,除当过编辑和记者,并于二次大战期间在海上短期服过役外,他长期在芝加哥等几所大学执教。现任芝加哥大学教授和社会思想委员会主席。

从1941年到1987年的4O余年间,贝娄共出版了9部长篇小说。早期创作有结构优美的《挂起来的人》(1944)、《受害者)(1947),颇为评论界注目。《奥吉·马奇历险记》(1953)的出版,使他一举成名,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由于他把“丰富多彩的流浪汉小说与当代文化的精妙分析结合在一起”,这部小说成为当代美国文学中描写自我意识和个人自由的典型之作。其后,陆续出版了《雨王亨德森》(1959)、《赫索格》(1964)、赛姆勒先生的行星》(1970)、《洪堡的礼物)(1975)、《系主任的十二月》(1981)、《而今更见伤心死》(1987)、《偷窃》(1989)等。这些作品袒露了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苦闷,从侧面反映了美国当代“丰裕社会”的精神危机。其中《赫索格》成为美国轰动一时的畅销书。此外,贝娄还出版过中短篇小说集《且惜今朝》(1956)和《莫斯比的回忆》(1968),剧本《最后的分析》(1965)以及游记《耶路撒冷去来》(1976)、散文集《集腋成裘》(1994)等。

贝娄的一生可以说是集学者与作家于一身,他在创作上继承了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某些传统,并采用了现代主义的一些观念和手法,强调表现充满矛盾和欲望的反英雄。他曾三次获美国全国图书馆,一次普利策奖奖;1968年,法国政府授予化“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1976年,由于他“对当代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分析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美] 索尔·贝娄
出品人:
页数:452
译者:蒲隆
出版时间:2007-7
价格:2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742554
丛书系列:译文名著文库
图书标签:
  • 索尔·贝娄 
  • 小说 
  • 美国文学 
  • 美国 
  • 外国文学 
  • 知识分子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文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索尔·贝娄(1915-2005),美国二十世纪大师级小说家,作品三获国家图书奖,一获普利策奖并因“对当代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荣获一九七六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洪堡的礼物》是贝娄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两代作家命运的描写,揭露了物质世界对精神文明的压迫和摧残以及当代社会的精神危机。曾两获普利策奖并获封法国骑士勋章的中年作家查理·西特林一切都在走下坡路,前妻要刮尽他的财产、流氓砸烂了他的奔驰车、现有的情妇是个敛财娘,最重要的是他什么创造性的东西都写不出来了。他对潦倒而死的前辈诗人兼导师和挚友的洪堡一直心怀歉疚,洪堡曾教他认识艺术的力量,要他忠于自己的创造性精神,而他在洪堡贫病交加时却并未伸出援手。最后在面临物质和精神双重破产的情况下,西特林终于借助洪堡留给他的一个剧本提纲摆脱了物质危机,同时也深深体会到洪堡当年的精神苦痛。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洪堡的礼物算是送得比较及时,这让“我”西特林摆脱了破产的境地。也许也给了西特林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 本书可以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又可以反过来影响经济基础”来进行另类的诠释。我早就认为,现代社会出不了大师巨匠,就是因为物质世界太丰富了。比如书中...  

评分

在读索尔·贝娄《洪堡的礼物》之前,我曾不止一次地想过,人生之幸,不是追随衮衮向前、融于时代的诸君,不是“传承”诗人洪堡的衣钵,而是“成为”真诚、敏感、倾心爱过人间、不拘于理论的藩篱、不合时宜地愤世嫉俗、终而消逝无闻的洪堡。读完《洪堡的礼物》,管窥二十世纪美...  

评分

孟纳沙和我向轿车走去。他用脚帮趿开一些去年秋天的落叶,眼睛从风镜里向外望着,问道:“这是什么,查理?一朵春天的花吗?” "是的。我想这终归会发生的。在这样一个温暖的日子里,万物看起来却更是十倍的死气沉沉。” "原来这是一朵小花,”孟纳沙说。“他们常说,有个小孩...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初读令人作呕(并非说作者不行)有待重读

评分

关于知识分子境遇的题材在今天仍有可读性。可是1975年的笔法……是我不能卒读的原因。

评分

2016.01.25 ~ 2016.02.29 书是好书,但大师果然不是我辈能hold住的。不喜欢论文里面夹小说,更不喜欢小说里面夹论文,有什么思想、认识,用故事编排和人物塑造来表现,才算英雄好汉呢。

评分

汪洋大海式的氣勢和寫法

评分

比我记忆里的和想象里的贝娄都要好得多,一边是琐碎无奇的贫瘠现实的不断发展,一边是对洪堡自相遇之决裂不断重复叙述并加深的回忆,你能感到贝娄总归不是完全美国的,尽管他在叙述同样的百态人生政治风云吞,可那些平铺直叙的段落并不是完全无秩序的日常,总会有诗意的语言把人从故事中拉出来,而他惯用的反讽在这本书里,并没有露出刺的锋芒,查理这个主人公给人的感觉很像洛丽塔里那个以引诱的语言不断自我辩护和隐藏的亨伯特,总是漫不经心地好像对周围非常认可,他说起前妻、好友、兄弟、编辑的语气,都仿佛把他们放在对立自己的正确的那个位置,却被现实映照的愈发荒唐。至于对洪堡的回忆,语调就更显得复杂,更像是在自我崩塌的时候极力塑起的一座纪念碑。而我爱上这书的原因全在洪堡的那封信里,全力抵抗神话的人比谁都更需要神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