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球游戏

玻璃球游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德] 赫尔曼·黑塞
出品人:
页数:479
译者:张佩芬
出版时间:2007-07-01
价格:31.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742288
丛书系列:黑塞文集
图书标签:
  • 赫尔曼·黑塞
  • 小说
  • 黑塞
  • 德国
  • 德国文学
  • 外国文学
  • 哲学
  • 文学
  • 玻璃球游戏
  • 儿童文学
  • 游戏主题
  • 心理成长
  • 寓言故事
  • 哲思启蒙
  • 虚构作品
  • 教育意义
  • 想象力培养
  • 社会观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小说的故事大意是:在一个未来的世界里,玻璃球游戏成了音乐和数学演变而成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所有的知识和精神财富。由于纷繁的政治和战争,人类文明正面临毁灭的威胁。为拯救和宣扬人类这一精神文化,某宗教团体在做不懈的努力。克乃西特是个孤儿,由该宗教团体抚养成人,他天资聪颖,凭借自己出众的才华和优越的组织才能,在这个精英群体里不断上升,直至团体的最高顶端,成为玻璃球游戏大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不满足这个与世隔绝的精神王国,觉得在这种象牙塔里是不可能为民众做出贡献的。于是他来到现实世界,试图用教育来改善整个世界。然而他事业未竟,却在一次游泳

中不幸溺水身亡。

本书是老年黑塞回溯其一生的精神体验的结晶。作品从1931年写到1934年,几乎与希特勒上台到灭亡同步。作者的目标很明确:“一是构筑抗拒毒化以卫护我得以生存的精神空间,二是表达悖逆野蛮势力的精神思想”。十二载的苦心经营,作者几乎动用了一切文学手段:诗歌、格言、书信、传记、理论等等,在这部小说中可称应有尽有,而且各种题材在书中既打成一片又相对独立,如作为附录的三篇记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信仰者的传记,貌视互不相关,却在本质上与整部作品浑然一体,密切呼应。

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Hesse Hermann,1877-1962),原籍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以后长期在瑞士隐居乡间。他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其代表作《荒原狼》(1927)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获诺贝尔文学奖。

目录信息

译本序
引言——试释玻璃球游戏及其历史
游戏大师约瑟夫·克乃西特生平传略
感召
华尔采尔
研究年代
两个宗教团体
使命
玻璃球游戏大师
任职
两个极点
夜谈
预备
传阅信件
传奇
约瑟夫·克乃西特的遗稿
学生年代诗歌
传记三篇
呼风唤雨大师
忏悔长老
印度式传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越纯净的东西往往越脆弱,越是复杂矛盾的东西越能长久的存在,这是三岛由纪夫在小说中不断强调的,放在这里进行解读也很恰当。卡斯塔里是智慧乌托邦,在卡斯塔里建成之前,智慧掺在每个人的生活中,人们时而智慧时而愚钝,有时可以摆脱生活琐碎而有时不行。生活与智慧这两者的...  

评分

——读《玻璃球游戏》,一个摘要式的笔记   每次读黑塞,内心都会产生一种渴望,像是被某种精神所感召,严肃、平静。   《玻璃球游戏》:并非倾心于黑塞笔下的大师们谦和温驯、宽厚正直的人格魅力,而是对那个虚幻式的“卡斯塔里”中所充溢的天性、顺从...  

评分

——关于黑塞《玻璃球游戏》中传记三篇中的忏悔长老 忏悔长老属于黑塞晚年的著作《玻璃球游戏》传记三篇的其中一篇。这本书是黑塞晚年的最后一部小说。从构思到成书12年,经历了很多的变化。《忏悔长老》成书比较早,是一个单独的篇章。黑塞原本打算写一系列不同国家不同历史...  

评分

评分

越纯净的东西往往越脆弱,越是复杂矛盾的东西越能长久的存在,这是三岛由纪夫在小说中不断强调的,放在这里进行解读也很恰当。卡斯塔里是智慧乌托邦,在卡斯塔里建成之前,智慧掺在每个人的生活中,人们时而智慧时而愚钝,有时可以摆脱生活琐碎而有时不行。生活与智慧这两者的...  

用户评价

评分

不打五星是不想不懂装懂,实在是看的难受。40岁之前在也不重读黑塞了,闹心T T

评分

并没有那么难读,是我近来读的最快的小说,非常连贯,完整,从容,大气,厚重的个人成长。在我浅薄的理解里,卡斯特里代表着纯粹的精神,这纯粹是不能走向真理的,世界是唯一。克乃西特是个纯粹幸福的人,他最后做出一个似抛弃的决定,黑塞并没有建立一个乌托邦,他是在精神的纯粹上,引导我们去拥抱世界。也是一种幸福与价值的双重,当然在他那,这被定义为一种真理和永恒。关于精神体验的说法让我感触很深,最后的三个故事也是,尤其是忏悔长老里,他对苦难的轻快,及最后提出的智者的背负。黑塞让我感到了来自故事之外的力量。需要重读。

评分

此书在彼时更加具有隐喻与寓言的意味,而今读来,弱化了很多。其中精华只在“传阅信件”一节。说实话,以虚构内容探讨精神思想,本书并不算非常出色(比起托马斯•曼的《魔山》真是弱太多了),主题过于单一,信息量过少,格局过小,也或许它从精神世界与世俗世界角度切入,对希特勒优等论的质疑在我的思想体系中并不算新鲜,也无开悟之处,反倒有笔墨浪费太多的不必要性,所以总觉得此书言过其实了。

评分

彼时的黑塞已经扬升了,而原地转圈的我只能尝试从理性角度去接近、观察和理解,情感上却交织着空虚和嫉妒

评分

小玩,我分不清它讲的是真还是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