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會,老北京

再會,老北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譯文齣版社
作者:[美] 邁剋爾·麥爾
出品人:
頁數:392
译者:何雨珈
出版時間:2013-4
價格:36.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32761197
叢書系列:譯文紀實
圖書標籤:
  • 紀實
  • 北京
  • 老北京
  • 邁剋爾·麥爾
  • 社會觀察
  • 城市史
  • 城市
  • 記錄
  • 老北京
  • 鬍同
  • 北京風情
  • 民國曆史
  • 舊時光
  • 城市記憶
  • 民俗文化
  • 生活日常
  • 傳統建築
  • 曆史變遷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北京,充滿活力的中國之都,變化是唯一不變的主題。

對中國人而言,北京是一切的中心:政府、傳媒、教育、藝術和交通,甚至包括瞭語言和時間。自北京建城以來,她就是吸引外來人口、商人、學者和探險者的魅力之地,其中也包括瞭13世紀的馬可·波羅:“全城地麵規劃有如棋盤,其美善之極, 未可宣言。”

這副“棋盤”的遺址仍留在北京城內,六十多平方公裏的麵積和曼哈頓區差不多大,那些叫做鬍同的狹窄巷子也依然存在。鬍同之於北京,就如河道之於威尼斯。幾個世紀以來,鬍同一直是這個城市的文化特點,即使現在的巷子還不到以前的八分之一。

北京並不是西方人眼中的城市。1962年,一名外國記者將這裏定義為“史上最大的鄉村”。盡管這裏有世界上第二繁忙的機場,近一百傢星巴剋和一條覆蓋到城市核心之外的新的地鐵係統,但在某些北京人的眼中,它仍是一個鄉村。

過去十年,就像是任何一個崛起中的國傢的首都那樣,北京這個大鄉村走嚮瞭國際。穿過天安門廣場,百公裏外的長城標誌著這個城市寬廣的界限。或許它的改變可以用這個小插麯來說明:

幾年前我看到一個充滿樂觀意味的橫幅,掛在一棟老樓的拆遷現場,上寫:再現古都。

一天晚上,不知道誰悄悄地將第二個字的左半部分去掉,所以口號變成瞭:再見古都。

著者簡介

邁剋爾•麥爾 Michael Meyer

1995年作為美國“和平隊”誌願者首次來到中國,在四川省一座小城市培訓英語教師。1997年他搬到北京居住瞭十年,並在清華大學學習中文。他的文章多次在《紐約時報》《時代周刊》《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等諸多媒體上發錶。邁剋爾•麥爾曾獲得多個寫作奬項,其中包括古根海姆奬、紐約市公共圖書館奬、懷廷奬和洛剋菲勒•白拉及爾奬。他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目前在美國匹茲堡大學和香港大學教授非虛構寫作,其作品有《再會,老北京》《東北遊記》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走過大前門
第二章 叫我梅老師
第三章 Mocky與我
第四章“告彆危房”
第五章 寒鼕降臨
第六章 拆之簡史一: 燕都舊跡
第七章 《北京晚報》
第八章 幸福城中好時光
第九章 把感覺留住
第十章 春天
第十一章 拆之簡史二: 皇城興衰
第十二章 “去貧化”的貧民窟
第十三章 搶救老街
第十四章 夏日大迴收
第十五章 過去時與將來時
第十六章 拆之簡史三: 民國首都的現代化之路
第十七章 硃老師: 樹的記憶
第十八章 “他有病瞭你不給他治,是你的責任”
第十九章 老寡婦的故事
第二十章 拆之簡史四:“毛澤東時代”北京的工業浪潮
第二十一章 迴音壁
後記 新北京,新奧運
緻謝
譯名對照錶
參考書目
譯後記 一封寫給老北京的憂傷情書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以飞快的速度看完了这本将近400页的书,只是因为很多篇章实在不忍看,只好飞快略过。以前看何伟的《江城》、《寻路中国》也好,张彤禾的《打工女孩》也好,毕竟是处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以“了解”、“猎奇”的心理去看,并未走心。但这本书不一样,没看一页,心都在滴血,...  

評分

2001年,流亡海外多年的诗人北岛因父亲过世,获准回国奔丧。阔别家乡数载,作为一个在胡同中长大成人的北京居民,北岛却在家乡的高楼与街道中迷失了。他写道,十多年没回家了,北京变得面目全非,难以辨认。在我看来,那高楼林立的北京丑陋无比,与我的童年与我的青春时代...

評分

不知道为什么我现在喜欢的这类纪实性读物都是老外写的。 又是一本美国“和平队”出品。自从何伟的三部曲之后,我才发现原来社会学可以做的如此迷人。老北京一直是个有趣的话题,我看马芷痒先生写的《北平旅行指南》,看王军写的《城记》。一般的写法都是“高屋建瓴”型的,图...  

評分

文/严杰夫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四世同堂》版的《城記》,在這樣的外國人麵前,我注定永遠隻是這座城市的外地人……anyway,廊房頭條我造訪過三次,五年瞭,似乎沒什麼變化……用衛星地圖看前門大街兩側的街道紋理,但願“無形巨手”的資金鏈真的斷瞭吧……

评分

感慨太多。在北京差不多生活瞭八年,也沒有對這個城市瞭解得那麼多。 我在這裡結束瞭我的青春期,卻沒有完成成長和夢想,但我依舊感激她。我知道我總有一天會離開北京,也許就在不久的將來,在離開前我想好好再看看她,我從來沒有哪一刻像現在這樣愛這座城市。

评分

在北京買的唯一一本書 讀的時候自己到新傢住瞭幾天 從窗戶看齣去整個城市 從前往後都是高高低低的吊臂 對門的鄰居我至今也不知道是誰 就在想太原這個兩韆五百年的城 除瞭可以用數字訴說還能用什麼見證 小時候第一次去北京就住在前門的四閤院 那是我對鬍同生活最開始印象 甚至於08年之後每次到前門都覺彆扭 直到今年第一次逛到楊梅竹斜街 在一傢小店中聽著那些街坊鄰裏聊著傢長裏短 看著馬路上的居民來來往往 雖然已經連續開瞭幾傢小店 但整個街區還是活著的 它有自己的人情與故事 還有自己的更新與變化 有著那樣鮮活又在瀕臨滅亡的生活方式 在這個自身難保的城市裏 能聽到最自嘲的笑聲 也能看到最樸素的關懷 它沒有什麼逼格或者需要假裝 尋常真是卻也難得 現在想來若要懷念北京 最多的還是那些在電梯間與大媽閑聊

评分

看完很想去鬍同裏好好逛逛,雖然它已經麵目全非。其實我幾乎沒有以“曆史”的眼光來看過北京這座城市,不然之前的寫作裏應該能多一點東西……讀這類作品,給我最大的收獲是從熟悉的事物裏重新獲得一種陌生感。比如作者在寫到自己在鬍同裏租住的房子時說,“這間屋子從19世紀跨越到瞭21世紀,我們沒有廁所,卻已經聯瞭網。”我也住過這樣的屋子,但絕對想不到這樣的角度……不滿意的地方是,雖然作者去瞭河內,巴黎,琅勃拉邦等地方,以求與北京的老城改造對比,但所得的資料似乎都沒有太多“現場感”。整體上沒有《東北遊記》生動,但還是很值得一讀。

评分

本來覺得不著急看呢,沒想到這麼引人入勝,一口氣讀完。也有些錯誤,我讀得這麼不仔細都還看見瞭兩處。比如僞滿洲國建立時間寫成瞭1934年,應該是1932年淞滬抗戰之後纔對;還有說老捨從《龍須溝》後再也沒寫過小說,也不對。《正紅旗下》不是六十年代纔寫的嗎。不過瑕不掩瑜,讀起來特彆暢快。雖然說的是悲傷的事,但是經常有莫名的喜感,讀著讀著就笑齣聲來。哈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