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研究

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胡疆锋
出品人:
页数:295
译者:
出版时间:2012-12-1
价格:4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6119280
丛书系列: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文库
图书标签:
  • 亚文化
  • 文化研究
  • 社会学
  • 青年文化
  • 文化
  • 文化研究&文化史
  • 学术
  • 青年研究
  • 伯明翰学派
  • 青年亚文化
  • 社会理论
  • 文化研究
  • 青年亚文化理论
  • 英国社会
  • 媒体研究
  • 文化批判
  • 身份认同
  • 社会变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文库(第1辑):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研究》是国内研究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的第一本专著。

伯明翰学派是文化研究的策源地,也是迄今为止对亚文化理论影响最大的学派。《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文库(第1辑):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研究》尝试考察英国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理论,由此揭示其作为亚文化理论资源和文化研究路径的价值和意义。《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文库(第1辑):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研究》运用文本分析、文化语境分析及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展开论述,宏观考察了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的出场语境,微观探讨了伯明翰学派关于亚文化风格的构成、产生原因、抵抗意义、收编方式和美学评价的基本观点,概括出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的特点和价值。《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文库(第1辑):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研究》对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和研究,能够为国内的亚文化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资源和必要的借鉴。

作者简介

胡疆锋,男,1973年7月出生,文艺学博士后。主要从事青年文化和大众文化研究,合作编译《亚文化:风格的意义》、《亚文化读本》,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当代英美亚文化理论及实践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二批特别资助项目“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研究”、北京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世界城市视野下的北京青年文化建设”。在《文艺研究》、《文艺争鸣》、《青年研究》等刊物上等发表论文30余篇,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目录信息

导论
一 伯明翰学派与青年亚文化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本书思路
三 研究对象界定
第一章 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的生成
一 为什么是亚文化?
(一)英国拥有“文化一文明”传统
(二)风起新左派
(三)成人教育:文化研究的渊薮
(四)战后青年亚文化兴起
二 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研究的理论资源
(一)“不作保证的”马克思主义
(二)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理论
(三)越轨社会学理论
三 从“小写的文化”到“抵抗的亚文化
(一)霍加特:堕落的工人阶级青年文化
(二)霍尔:青年亚文化的本真和复制
第二章 作为动词的风格
一 风格:亚文化的图腾
(一)风格界定
(二)休闲中的风格
二 从无赖青年到朋克——英国亚文化风格扫描
(一)无赖青年:想象中的贵族
(二)牙买加小混混:梦回非洲
(三)摩登族:向上爬,“酷毙了
(四)光头仔/足球流氓:永远处于青春期
(五)嬉皮士:模仿贫穷
(六)哥们:反抗学校
(七)朋克:愤怒的无政府主义者
(八)慕嬉士:追求浪漫的卧室文化
三 风格的构成:符号的游击战
(一)拼贴
(二)同构
(三)表意实践
四作为动词的风格:建构认同
(一)作为动词的风格
(二)风格与认同
第三章 风格解码:抵抗霸权
一 亚文化风格的解码模式
(一)世代解释:代沟和无阶级的神话
(二)结构解释:阶级的重现
二 亚文化风格:阶级体验与抵抗霸权
(一)工人阶级社区的衰落和青年亚文化的出现
(二)青年亚文化:阶级、世代和抵抗
三 工人阶级困境的想象性解决:以光头仔和哥们为例
……
第四章 噪音:亚文化风格的美学意味
第五章 收编和反收编:亚文化的宿命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CCCS简史和伯明翰学派成员概述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伯明翰学派乃至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新左派自身还是有摆脱不了的精英色彩啊,阶级还原论虽然基本适用于六七十年代的英国,但是在全球泛消费主义时代就未免有些过时了。说到底英国的学者还是略拘泥经验,缺少点大陆哲学高屋建瓴式的东西。

评分

抵抗,收编,风格,以及60-80年代的社会矛盾。科恩“解决问题”,莫克罗比,朋克服侍与商业。

评分

这篇博士论文写得太好了,思路清晰,逻辑连贯。对仪式、抵抗、收编、风格等概念傻傻分不清楚?通过这本书来对伯明翰学派祛魅吧!五星推荐!

评分

“任何容不下亚文化的社会、不能吸收亚文化的社会是“脆弱、僵硬和迟钝的”

评分

经历了三次挫败的尝试,终于找到合适的入门书。虽然中后边车轱辘话有点多,但对各名家的理论解释得还不错。很适合入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