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文化》是第一本研究西方流行音乐和青少年文化的专著。作者从文化、社会和历史等角度全面描述了战后流行音乐的不同流派,包括摇滚、重金属、朋克、雷鬼、说唱、彭戈拉和浩室音乐等;分别考察了由这些音乐流派催生出的不同风格的青少年文化,从空间与场所、种族、性别、创新、教育、休闲等方面梳理了它们的文化影响。
安迪•班尼特,苏瑞大学社会学讲师,曾经参与法兰克福的“移动摇滚”(Rockmobil)项目,现担任国际流行音乐研究会 (IASPM)英国和爱尔兰分会主席,同时也是英国社会学协会青少年研究小组的召集人。著有《流行音乐和青少年文化:音乐、身份和场所》(2000)和《吉他文化》(2001,合编)。
#¥¥¥¥¥¥¥¥¥¥¥%
评分内容比较全面,思路清晰。全书引用了大量原始资料,帮助读者在短时间 内对流行音乐有一个概括性认识,可以帮助音乐发烧友进一步探索音乐世 界。一个建议,在读书时如果能一边查音乐种类,听着音乐看着书本关于 这类型音乐的介绍,应该可以促进对书中知识有更深一步理解。 ...
评分蔡:我今天最後要推薦的這本書叫做「流行音樂的文化」,流行音樂裡面到底包含了哪一些文化的可能性,在台灣討論起來其實有點尷尬,因為我們的音樂類型,即使到了今天為止,跟其他樂種比較豐富的國家比起來,還是很有限,尤其是一般人一聽到流行音樂這四個字時候,腦中立刻浮現...
评分!!!!!!!!!!!!!!@@@@@@@@@@@@
评分!!!!!!!!!!!!!!@@@@@@@@@@@@
作者显然对自己所研究的许多音乐本身并不熟悉,以至于过多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而鲜有原创的思想亮点,但却是一本优秀的抛砖引玉型著作,里面包含了许多还有巨大研究空间的多个课题
评分流行乐社会学or骚年文化概论…逃不开亚文化…权力运动与黑人音乐的崛起…文化帝国主义对阵疆域重划…各种新术语总觉无太大必要,解释力有限得紧…总体为论文百家杂钞,偏民间采访,少工业资料支持(商品生产、发行、销售机制鲜少提及),新意唔多…布尔迪厄正文某处又作布尔迪约,英文部分不少字母排印错误,如m→rn之类,皆形近所致…
评分马克思失算了。资产阶级没有在工厂发现其阶级敌人,倒是在早餐桌的对面找到了,那就是他们无微不至地关心着的孩子们。
评分前半部分内容比较值得读,越往后越无法获得共鸣。这本探讨流行音乐的书,主要讲述的都是西方社会的音乐现象。其中很多音乐派别与术语,都是我所无法理解的。所以后半部分基本略读了。这本书大量探讨了青少年与流行音乐的关系。总体来讲,略读就可以。
评分流行音乐文化,更偏重描述社会学和文化本身,倒不是更关心流行音乐本身。流行音乐文化和政治事件密不可分,和欧美的各种亚文化息息相关,也经常和青少年民族认同拿到一起说。是学术著作,局限性也很明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