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本书,懂得方法的人读了,可以获得智识,应付环境;反之,不懂方法的人,读了却一无所得,反博得“书呆子”的绰号。本书把国内闻名的学者教授所发表的关于他们本人的读书经验汇集起来,以之供读书青年的参考。
《怎样读书》就聚集了胡适、蔡元培、王云五、林语堂、丰子恺、朱光潜、马寅初等当时就令人瞩目、现在更令人追怀的学者、文化人士。在读书方法的问题上,他们中有人提倡要有系统,有人却认为兴致更加重要;有人会在眼、口、心、手等部位的运用上逐一叮嘱,有人则将自己多年来孜孜不倦的苦读经验倾囊相授。
一、注意读书的整体性。1)选书时注意通过目录、书评等对书本有个整体的了解,再决定怎么阅读。多亏了互联网,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上网的方式轻易获得这些信息,如豆瓣就是我获得一本书基本信息的主要途径;2)阅读过程中注意总结这部分讲的是什么,在整体中有什么作用,不要只见...
评分 评分一、注意读书的整体性。1)选书时注意通过目录、书评等对书本有个整体的了解,再决定怎么阅读。多亏了互联网,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上网的方式轻易获得这些信息,如豆瓣就是我获得一本书基本信息的主要途径;2)阅读过程中注意总结这部分讲的是什么,在整体中有什么作用,不要只见...
评分 评分胡适先生谈到为什么读书时提到:「因为要读书而读书」,听起来有点拗口,胡适先生解释说:「读一书而已,则不足以知一书」,「只有去读书,读书愈多,则所能读的书愈多」。 读到这里,深感赞同,并且不只是读书,做事也是一样,自我设限把注意力限定在「分内」,也不足以做好...
蔡元培、王云五等前辈自云生平读书,都有芜杂不专之憾,另多人都谈到掌握外语的重要性。都切中我读书之病。最可用文章:林语堂《读书的艺术》、朱光潜《谈读书》、丰子恺《我的苦学经验》。2015年12月17日。
评分: G792/4633-1
评分已经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不必看了;至今翻书就困的人,也不必看了,刚刚感觉自己有了读书兴趣的人,可以纯当阅读看看,别抱太大希望,不是速成书,也不是方法论,就跟学校让尖子生发表学习心得是一回事。
评分我对里面那个说希特勒积极,墨索里尼精神可嘉的作者印象深刻,这是跨越世纪的打脸啊!
评分挺好的一本小册子,在书城看完的,深入浅出,可能更适合中学生群体。朱光潜的那篇文章给人的印象很深刻,推荐。还有胡适、蔡元培与编者的话也很值得一看。每次看到这样的文章都会有一种"错位"的感觉,本来应该是很普通每个人都应该懂一些的道理,怎么就沦落到专门拿出来说的地步了呢?就像不要随地吐痰、乘扶梯都应该靠右站立这样的道理一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