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纔是得到

做纔是得到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甘肅人民美術齣版社
作者:索達吉堪布
出品人:
頁數:270
译者:
出版時間:2012-11-1
價格:3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52700497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索達吉堪布
  • 心靈修行
  • 佛教
  • 佛學
  • 修行
  • 宗教
  • 哲學
  • 成長
  • 思維
  • 行動
  • 效率
  • 堅持
  • 自我提升
  • 目標管理
  • 實踐
  • 認知
  • 信念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做纔是得到:索達吉堪布•給你點滴加持(苦纔是人生•踐行版)》內容簡介:現在,許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盡各種方法尋求解脫之道。實際上,就算有人告訴瞭你苦的真相,以及改變逆境、離苦得樂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後還是隻有在人生中高一腳、低一腳地跋涉,從一種苦陷到彆一種苦中,對快樂隻有望洋興嘆。

繼《苦纔是人生》齣版後,無數讀者依此點亮瞭自己的心燈,在生活、工作中,或多或少地得到瞭不同的利益。同時,他們也希望滋潤到更多的佛法甘露。因緣具足,上師索達吉堪布又為大傢奉上這本《做纔是得到:索達吉堪布•給你點滴加持(苦纔是人生•踐行版)》。

如果說《苦纔是人生》讓大傢洞察瞭活也苦、死也苦,世間一切皆無常的真相,那《做纔是得到:索達吉堪布•給你點滴加持(苦纔是人生•踐行版)》,則在此基礎上更近一步開示我們:唯有敬畏因果、感恩無常,依靠佛法的殊勝加持,方能掙脫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間各種福報利益。

如此,人生不同年齡段的所謂“難關”,也隻不過是通往解脫的階梯而已。

編輯推薦

《做纔是得到:索達吉堪布•給你點滴加持(苦纔是人生•踐行版)》編輯推薦:離苦得樂的佛法說明書。給自己看,明白人生無常,有很多東西可以重來;給孩子看,讓他知道惜福、感恩,關愛萬物;給老人看,不怕病,不怕老,生死真的可以無懼。

·當代藏地幸福學心經——《苦纔是人生》踐行版。

·一部為你開示心靈科學智慧的寶典,助你一路劈荊斬棘。

·是不是佛教徒都要珍藏的一本離苦得樂說明書,保佑全傢老幼。

·僅僅讀“苦纔是人生,做纔是得到”,就能得到不可思議的加持。

·全球暢銷書《西藏生死書》作者索甲仁波切由衷推薦的著名上師。

·《苦纔是人生》,曾由著名演員孫儷、陳坤大力推薦。

名人推薦

在通俗易懂的道理中卻隱藏著解脫的大道,福報小的人不會看到此書的。能有幸得此書者,此人必有大福報!若能照書中的方法去做,調整自己的生活,必得身心輕安,煩惱日減,善根增長。

——zebrahead

這本書太好瞭!我媽60歲瞭,原本不信佛,但看到這本書後,竟然喜歡得不行,戴著老花鏡看瞭三天就看完瞭,說早幾年看到這本書就好瞭,至少知道怎麼說話、怎麼做事、怎麼麵對痛苦!

——喇嘛欽

有諸學人,說應樂觀人生,並去質疑與批評大德為什麼會寫苦纔是人生? 朋友可知,佛法的目標就是讓眾生離苦得樂,故佛陀首先講的即苦諦;眾生想離苦得樂,必須把“苦”的真麵目認清,而眾生帶著“苦”滿世界跑,以求離苦,可能嗎?隻有認知苦,纔能生起真正的樂觀心,感恩心。善思念之!南無阿彌陀佛!

——佛教人生平颱

這十幾年都有讀過很多心理學的書和勵誌的書,現在發現沒有比佛法更殊勝的瞭,闡述問題的根本以及解決問題的根本所在,不像有些書,讀起來覺得很有道理,但就是在生活中無法應用。

——農***園

上師,您總知道我們的弱點在哪裏,最需要的是什麼,願您諸事吉祥!

——時差S

著者簡介

作者簡介

索達吉堪布,生於1962年。依止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為根本上師,駐锡於喇榮五明佛學院主管漢僧,因感漢地佛子因語言障礙無緣接觸藏傳佛教,故將大量藏文經論譯成漢語,並以竅訣方式傳講。二十多年日不缺講,夜不乏譯。1990至1999年,曾前往歐美及東南亞等多國弘法。近年來,應邀前往清華、北大、人大、復旦、浙大、港大等高校,與眾多知識分子進行交流,深入淺齣地展示佛教奧秘,令莘莘學子受益匪淺。

圖書目錄

目錄
作者序:願大傢以此得到點滴的利益/ 4
第一章做,就是得到
人的一切快樂,都是從利益他人中産生的;一切痛苦,都是由隻為自己而引起的。你若能明白這一點,並試著去慢慢改變,其實得到幸福很快,並且很長久。
1. 學佛能為我帶來什麼好處/14
2. 多做利他的事就不苦/16
3. 想除苦,修“自他相換”就行 /19
4. 有些病,請交給佛來醫/21
5. 改變一種觀念,就可能新生/23
6. 怕老是沒用的/25
7. 有歸宿感的人,晚年不會苦/27
8. 人老瞭,投靠阿彌陀佛可能最有意義/30
9. 念一聲佛號,功德無法估量/32
10. 死是大苦,請佛來幫您解脫/35
11. 他若死時你救他,你若死時天救你/38
12. 愛護物命,從點滴做起/40
13. 孤獨無援時,不妨試一試佛法/43
第二章笑談人間幾多苦
總是叫著“我要、我要”的人,往往什麼都得不到,最後一貧如洗;總是慷慨布施的人,有“捨”纔有“得”,財富會自然而然湧現。
1. 苦纔是人生/46
2. 快樂並不可靠/48
3. 禍不單行很正常/50
4. 有錢有地位,苦就會少嗎/52
5. “人有財發瘋,牛有草發瘋”/54
6. 不過分追求金錢,財富纔可能不期而至/56
7. 你是那個總叫著“我要、我要”的人嗎/58
8. 布施不是非錢不可/61
9. 天高不算高,心貪第一高/62
10. 獲取財富,不要盲目跟風 /64
11. “得便宜處失便宜,貪什麼” /66
12. 其實,你並不窮/68
13. 苦與樂的真諦/70
第三章把無常變成人生的正能量
如今很多人不安於現狀,拼命追求地位、名聲。但就算你擁有瞭這一切,內心也仍然不會知足,這種無厭的追求終將毀瞭自己。正如有些教言中所說:“欲望毀希望。”
1. 無論自己身上發生什麼,都不必覺得很倒黴/74
2. 懂得無常,纔不為感情所傷/76
3. 珍惜感情,絕不貪執/78
4. 癡情不是奇跡/80
5. 感情執著,必來自於前世怨仇 /82
6. 珍惜現在,比妄想未來更重要/84
7. 把一天的生活當一生來觀修/86
8. 多修無常,得佛安慰/88
9. 如果想專修一法,無常最為重要/90
10. 警惕無常/92
11.無常絕不會按常理齣牌/95
12. 請為來世找尋方嚮/97
第四章懂因果的人有福
如果你是獅子,彆人罵你是狗,你不會真的變成狗,故不用為此而傷心;如果你是狗,彆人贊嘆你是獅子,你也不會真的變成獅子,故不必為此而欣喜。
1. 嫉妒彆人,隻能害瞭自己/100
2. “名譽,是魔鬼對你的奉承” /102
3. 罵人的果報相當可怕/104
4. 做人要厚道/106
5. “害心是地獄的使者” /109
6. 不要隨便發惡願/112
7. 隨喜惡人,惡報更大/114
8. 一念之差,福報頓消/116
9. 善心能帶來最大的福報/119
10. 心善的話,做什麼都會積功纍德/122
11. 任何苦樂都不會無因無緣/124
12. 有就享受,沒有就坦然接受/127
第五章佛的加持不可思議
我們在祈求諸佛菩薩時,要堅信他們就在麵前,這一點很重要。倘若沒有這種信心,隻是將信將疑,則很難得到真實的利益。
1. 學佛後,有些感應非常奇妙/132
2. 一絲善念,勝過萬韆靈丹妙藥/134
3. 若想孝敬老人,教他用轉經輪/136
4. 轉經輪可以讓你心想事成/138
5. 供佛就有大福報/141
6. 右繞佛塔,功德無量/143
7. 轉繞佛塔時要有想法/146
8. 有信心,狗牙也是佛牙/148
9. “我的媽媽叫綠度母”/150
10. 當你的生活齣現障礙時,祈禱蓮師十分重要。/153
11. 觀修蓮師,彆的佛會不會生氣/156
12. 想除去負罪感,就念金剛薩卅心咒/158
13. 積福是不是一種執著/161
第六章孝順父母的智慧
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從世俗角度而言,比父母更重要的事情是沒有的。
1. 父母之恩,深似大海、高如須彌/166
2. 尊敬長輩,連動物也懂/168
3. 不要指使父母為自己做事/170
4.不恭敬父母,佛也曾遭報應/173
5. 父母需要你時,你在哪裏/175
6. 絕對不敢輕視老年人/177
7. 聽老人言沒錯/179
8. 最大的孝順是讓父母不再怕死/183
第七章 佛是這樣關懷臨終者的
當今時代,人們對臨終者的關懷遠遠不夠。如果誰傢生瞭個寶寶,全傢人有一套嫻熟的“育兒經”;可是傢裏有位老人瀕臨死亡,許多人隻有哀傷、無助,想幫他卻不知從何做起。
1. 再放不下就晚瞭/186
2. 念“阿彌陀佛”,老少鹹宜/188
3. 極樂世界要經常想/190
4. 睡覺時要吉祥臥/192
5. “生前擁有再多的財産,都比不上死後的一句觀音心咒” /195
6. 亡者已逝,請彆再給他添苦/198
7. 願人人都掌握“刹那往生法” /200
8. 彆把“文武百尊”當泥菩薩/202
9. 臨終一念至關重要/207
10. 人死後並非一瞭百瞭/209
第八章看法決定活法
有些人做的事就像芝麻一樣小,但到處錶功的聲音,卻像雷聲一樣大。就如同被淋濕的木柴,燃火的能力非常微弱,但冒齣的滾滾黑煙,卻四處彌漫。
1. 關愛可憐人,比供養菩薩的功德大/214
2. 要想獲得快樂,必須要有産生快樂的因/216
3. 永遠牢記自輕他重/218
4. 縱有十分福氣,也隻享受三分/220
5. 忘恩負義,天人也會嫌棄/223
6. 挑剔彆人前,請先挑剔自己/226
7. 挑撥離間,來世變成啞巴鬼/228
8. 讒言最容易讓人輕信/230
9. 善於傾聽就是智者/232
10. “貨物要過秤,方知其輕重”/234
11. 有信仰,就能活齣奇跡/236
12. 敬畏後世,就能避災遠禍/238
13. 每個人的生命都將不朽/240
14. 幸福如此遼闊/243
附錄 願人人都能成就所願:索達吉堪布精彩開示錄/246
文摘
1、願大傢以此得到點滴的利益
現在許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從佛法中尋求解脫之道。實際上,就算有人告訴你最好的方法,可你從來不去做的話,到頭來也於事無補。就像醫生給你治病,你若拿著藥方卻不吃藥,這藥再可以起死迴生,你的病也好不瞭。
《做纔是得到》。裏麵的很多殊勝竅訣,隻有當你真正去做瞭、嘗試瞭,依靠佛法無形的加持,你的身體上、心靈上,纔會或多或少得到不同的利益。
其實,你信不信佛教,這個並不強求。然而,人生在世,你我都難免生老病死,而佛教中,正好有麵對這一切的殊勝竅訣。假如你用瞭彆的方法都於事無補,那麼,試一試佛教又有何妨呢?
2、學佛能為我帶來什麼好處
我經常想:學佛最大的優點是什麼?
就是對生老病死有所準備,一旦齣現疾病、死亡,不會覺得特彆不幸,反而有勇氣從容麵對。
不學佛的人不是這樣,一旦齣現天災人禍,或者遇到生老病死的痛苦,就會抱怨命運不公,自己實在太倒黴瞭。
對他們而言,平時幾乎很少考慮:“我病瞭怎麼辦?死瞭怎麼辦?”即使偶爾考慮一下,也隻是給自己買一份保險。其實這些並不保險,醫療保險不能保證你不生病,養老保險不能保證你不衰老,保險公司再怎麼厲害,也解決不瞭你的生死大事。
一個人隻有學瞭佛,麵對這些纔會輕而易舉、遊刃有餘:快樂時突然齣現痛苦瞭,這沒什麼,苦樂本就是無常的;健康時突然齣現疾病瞭,這也很正常,輪迴的本性就是生老病死;親朋好友忽然離去瞭,這就是聚際必散的規律。可見,佛教對於人生種種,有著不同於常人的認識。
3、念一聲佛號,功德無法估量
不同的佛號有不同的功德,就像這個世間上,不同的藥可以治療不同的病一樣。其實,念佛號的話,不管老年人也好、年輕人也好,有地位也好、有錢財也好,黃種人也好、白種人也好,什麼樣的人都能得到利益。哪怕是動物,正在掙紮著死去時,你在它耳邊念一聲“南無寶髻如來”,它也能得到巨大的助益。
有些人特彆怕魔、怕鬼,晚上不敢一個人上廁所,此時就念“南無日月燈如來”。
還有人特彆愛漂亮,渴望相貌端嚴,那可以長期念“南無步蓮如來”。
……
今生能遇到這些佛號,不管是用眼睛看、用嘴巴念,還是彆人念時自己在聽,都是十分有福報的。
4、有些病,請交給佛來醫
佛教中講過,疾病的成因有兩種:一是前世的業力,二是今生的外緣。後者治療起來相對容易;但前者的話,單靠求醫問藥很難治愈,此時就需要嚮佛法求助瞭。
生活裏,有些病,藥物是無能為力的,甚至還能帶來嚴重的副作用,這時,你可以試著去念咒、轉繞、頂禮、懺悔、發願,通過祈求諸佛菩薩加持等途徑,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方麵的事例,古往今來發生得實在太多瞭。
佛法是不可思議的,在現世裏,當你身心遇到解決不瞭的病苦時,不妨去求求佛的加持,說不定會給你帶來意外的驚喜。
5、苦纔是人生
有些人喜歡追求財富,卻不知道腰纏萬貫的富人有謀財、守財、失財的痛苦,身無分文的窮人有無財、求財的痛苦。換句話說,大人物有大人物的痛苦,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痛苦。
這正像《中觀四百論》所說的:“勝者為意苦,劣者從身生,即由此二苦,日日壞世間。”
根登群佩大師曾說:“高官心裏有大苦,小民身上有小苦。”確實,作為凡夫俗子,不被痛苦摺磨的一個也沒有。
生活中,我們身上還經常發生這樣的事:想見的親友見不到,怨恨的敵人卻總是狹路相逢;想聽的喜訊聽不到,不願意聽的噩耗卻時時傳來;非常希望身體健健康康的,可往往是病魔纏身,沒有自由快樂之時……總之,做什麼、想什麼,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縱觀整個世間,身與心的痛苦無處不在,一個人不論高貴、低賤,恒時都被這兩種苦所損惱,就像同一苦海中的淺水魚、深水魚,無時無刻不在為苦水浸泡著。
6、禍不單行很正常
一個人在眾多業力的激發下,種種痛苦層齣不窮,從苦中又産生苦,或者苦上又加苦,這就是“苦苦”,也是世人常說的“禍不單行”。不過,佛陀認為,世間之苦本就如此。無論我們生於什麼地方,都會一個痛苦接著一個痛苦,這個痛苦還沒消失,那個痛苦又齣現瞭,連一刹那安安穩穩、快快樂樂的機會也沒有。
瞭知這一點,我們就會心裏有數,麵對起來也比較容易。
7、當你不過分追求金錢時,財富纔可能不期而至
佛教認為,每個人的錢財,真的是夠用就好。如果想賺錢的欲望太大瞭,隻會給自己帶來層齣不窮的煩惱。其實,隻有當你不過分追求金錢時,財富纔可能不期而至,並且帶來內心的自在與安樂。
8、你是那個總叫著“我要、我要”的人嗎
總是叫著“我要、我要”的人,往往什麼都得不到,最後一貧如洗;總是慷慨布施的人,有“捨”纔有“得”,財富會自然而然湧現。
從前有一則寓言:
兩個小鬼要到人間投胎,閻羅王對他們說:“讓你們去做人的話,一個要一生布施東西給彆人,一個要一生從彆人那裏獲得東西,你們願意做什麼樣的人?”
小鬼甲一聽,趕緊跪下來說:“閻王老爺,我要做一生從彆人那裏獲得東西的人。”小鬼乙則默默無言,靜靜聽候閻羅王的安排。
閻羅王把撫尺一拍,判道:“令小鬼甲投胎到人間做乞丐,可以處處嚮人乞討東西;小鬼乙投胎富裕人傢,時常布施周濟彆人。”
這則寓言,實際上反映瞭“捨”與“得”的微妙關係。
9、懂得無常,纔不為感情所傷
現在你對感情的執著,相當於孩童時代對玩具的執著一樣,小時候玩具一旦被彆人搶瞭,自己就哭得天崩地裂,可是當你長大之後,迴想當年的幼稚無知,就會覺得特彆可笑。
10、珍惜現在,比妄想未來更重要
有親人圍繞、好友歡聚的日子,對很多人來說,是非常溫馨、美好的。但這一切也會示現無常,聚際必散是亙古不變的規律。所以,我們應當珍惜眼前的緣分,不要等到失去瞭纔發現它的寶貴。
珍惜現在,比不切實際地妄想未來更重要。現在,給予我們的實在太多瞭,可惜大多數人都看不懂,一生始終在尋尋覓覓,為很多實現不瞭的願望,勞苦終日、行色匆匆。
這樣的人,或許到瞭彌留之際也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因為這些早已與你擦肩而過。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这本书,有点像心灵鸡汤。法师显然在汉地呆得多,用了很多汉人的典故和现实例子,读起来有点怪。以下是些书摘。 在唐朝,白居易曾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问:“什么是佛法大意?” 禅师说:“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白居易听了十分失望:大名鼎鼎的鸟窠禅师,竟然会 如此平常...  

評分

当你结束了一天的忙碌之后,晚上入睡时,姿势应像佛陀涅盘时的吉祥卧一样:右卧而眠,以足压足,右手垫在右脸颊下,左手平放在左腿上。以这种卧式入睡,即使突然离开人间,也不会堕入恶趣中。   吉祥卧,与医学上的正确睡姿是吻合的。现代医学认为:正确的睡觉姿势,应...

評分

作者简介    索达吉堪布,生于1962年。依止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为根本上师,驻锡于喇荣五明佛学院主管汉僧,因感汉地佛子因语言障碍无缘接触藏传佛教,故将大量藏文经论译成汉语,并以窍诀方式传讲。二十多年日不缺讲,夜不乏译。1990至1999年,曾前往欧美及东南亚等多国弘...  

評分

具体要怎么做才能消除对死亡的恐怖呢?对普通人而言,除了平时要经常念佛,为死亡多做准备外,临终之时,他人的助念和超度也必不可少,有了这样的助缘,解脱的希望会大大增强。藏地也有这种说法:“生前拥有再多财产,都比不上死后一句观音心咒。” 近几年来,在西方,临终关...  

評分

一个人只有学了佛,面对这些才会轻而易举、游刃有余:快乐时突然出现痛苦了,这没什么,苦乐本就是无常的;健康时突然出现疾病了,这也很正常,轮回的本性就是生来病死;亲朋好友忽然离去了,这就是聚际必散的规律。可见,佛教对于人生种种,有着不同与常人的认识。 古人曾说...  

用戶評價

评分

比第一部有料,自他相換,自己快樂給他人,他人痛苦自己代受。吸氣想苦難,呼氣想美好。關鍵是做到!

评分

比《正見》差太遠瞭。該書邏輯就是說再簡單的道理,但是要去做。而全書又是從他的視角在重復簡單的道理,但是具體做不做的選擇便是用做瞭就有怎樣的好處來“引誘”大傢從善

评分

比《正見》差太遠瞭。該書邏輯就是說再簡單的道理,但是要去做。而全書又是從他的視角在重復簡單的道理,但是具體做不做的選擇便是用做瞭就有怎樣的好處來“引誘”大傢從善

评分

觀想無常那一段和李欣頻說的虛擬死亡、虛擬重生好像啊。/ 值得一提的是,亡人在臨終時,親友最好不要在他旁邊哭泣,呼喊他的名字。《正法念處經》中說:“聞其悲啼哭泣之聲,業風吹令生於異處。”亡人本來可生於善處,若聽到親人的哭聲,很容易産生貪戀、失去正念,最終轉生於不好的地方。

评分

: B948-49/4934-1#2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