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

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人民文學齣版社
作者:[波蘭] 維托爾德·貢布羅維奇
出品人:99讀書人
頁數:274
译者:楊德友
出版時間:2012-11
價格:27.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020095025
叢書系列:貢布羅維奇作品係列
圖書標籤:
  • 貢布羅維奇
  • 波蘭
  • 小說
  • 外國文學
  • 波蘭文學
  • 維托爾德·貢布羅維奇
  • 文學
  • 波蘭@Witold_Gombrowicz
  • 色彩
  • 藝術
  • 設計
  • 視覺
  • 美學
  • 情感
  • 錶達
  • 創意
  • 風格
  • 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色》是由維托爾德·貢布羅維奇編寫的一部長篇小說,講述瞭兩位年長的知識分子因著魔於青春之美,不惜一切代價,嘗試喚醒少年男女,讓他們彼此相愛的故事。

商品描述

《色》的情節發生在戰爭期間的波蘭,兩位年長的知識分子遇到一對少年男女,看似某種強烈的性吸引力把他們聯係瞭起來,但實際上這對少年男女並沒有感覺到這樣的情感。這令兩位先生失望,因為他們渴望這美好的情感成為現實,迸發青春的詩意,所以嘗試喚醒少年男女,讓他們彼此相愛。這兩位先生著魔於青春之美,不惜一切代價深入窺探,與少年接近,並計劃以共同完成的罪孽使他們建立親密的關係,於是他們謀劃瞭一場謀殺行動。

名人推薦

寫作就是藝術傢為瞭自己的個性和榮譽跟大眾進行的—場戰鬥。

——維托爾德·貢布羅維奇

我們這個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傢之。

——米蘭·昆德拉

一位滑稽模仿的語言大師,心理訛詐的行傢,最深刻的後期現代派作傢之。

——約翰·厄普代剋

貢布羅維奇是博爾赫斯的對立麵,是波拉尼奧的教父。誰會想到一個波蘭移民會成為一位如此卓越的拉美作傢呢?

——依蘭·斯塔文斯(拉美文學教授)

媒體推薦

寫作就是藝術傢為瞭自己的個性和榮譽跟大眾進行的一場戰鬥。

——維托爾德·貢布羅維奇

我們這個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傢之一。

——米蘭·昆德拉

一位滑稽模仿的語言大師,心理謀算的行傢,最深刻的後期現代派作傢之一。

——約翰·厄普代剋

貢布羅維奇是博爾赫斯的對立麵,是波拉尼奧的教 父。誰會想到一個波蘭移民會成為一位如此卓越的拉美作傢呢?

——依蘭·斯塔文斯(拉美文學教授)

貢布羅維奇是二十世紀最具獨創性和最有纔華的作傢之一:他的位置處於山峰的最頂端,在他的旁邊,是與他誌趣相投的卡夫卡和塞利納。

——《華盛頓郵報》

著者簡介

維托爾德•貢布羅維奇(Witold Gombrowicz, 1904-1969),波蘭著名小說傢、劇作傢,被米蘭•昆德拉譽為“我們這個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傢之一”,與卡夫卡、穆齊爾、布魯赫並稱為“中歐四傑”。

貢布羅維奇齣生於波蘭,曾在華沙大學學習法學,後赴法國深造兩年。1939年橫渡大西洋到阿根廷後,適逢二戰爆發,滯留南美達二十四年之久。1963年獲得福特基金會全年奬金,在柏林逗留。1964年,他到法國南部的旺斯定居,1967年獲得國際文學奬。1969年7月24日,貢布羅維奇在旺斯辭世。貢布羅維奇用母語寫作,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齣版,由於他不接受二戰後的政治體係,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不得在波蘭齣版,直到1986年,波蘭纔齣版瞭他的全集。

圖書目錄

序言
《色》的故事發生在戰爭期間的波蘭。為什麼呢?部分原因是,戰爭的氛圍最適閤於故事的展開。部分原因是,具有波蘭內涵:甚至一眼看上去就能想到,這是模仿羅傑維楚芙娜(Maria Rodziewiczowna,1864—1944)或者查日茨卡(Irena Zarzycka,1900—1978)那類的廉價浪漫小說(這類的相似性在以後的模仿中消失瞭嗎?),還有部分原因正好相反:要提示我們民族,除瞭在理論上……已經確立者之外,在他們的胸襟中還蘊藏著其他的衝突、戲劇、思想。
我並沒有親身經曆戰時的波蘭。沒有親眼目睹。從一九三九年起,我就再也沒有見識過波蘭。我描寫的內容,全憑想象。所以,這是想象中的波蘭——請看官不要介意,描寫有時候張狂、有時候想入非非,因為要點不在這裏,這對於發生在那兒的事件來說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還有一事。請看官不必在涉及國傢軍的議題(見第二部)中尋找批評的或者諷刺的意嚮。國傢軍可以認定我懷有的尊敬的態度。我設想齣來瞭這樣的情景——這樣的情景很有可能齣現在任何一個地下組織之中,因為這是構思和在這裏有點傳奇戲劇式構思中的精神要求使然。無論有沒有國傢軍,人總是人——到處都能夠遇見遭受怯懦侵襲的領袖或者密謀所要求的謀殺。
維·貢
後記
小說《色》標題的這個譯名,是力圖尋找一種中文裏的對應。之前的報刊和學術著作提及這部作品的時候,使用的都是《春宮畫》。
這個標題的波蘭語原文詞語是“Pornografia”,拼寫和意義與歐洲其他諸語言中的這個詞一緻,來自希臘語pornographos=porne+grafe,指“妓女+綫描”,亦即,色情描寫,包括文學作品、美術、影視中的色情描寫;亦可譯成“情色”,似乎比“色情”好聽一點,更有人譯成“風化”,雖然很雅,卻似乎不太符閤原意瞭。
然而,這裏的“色”和上麵的敘述,距離很大,讀者如果想從這部小說中找到上述意義上的色情,恐怕會失望的。
同樣,作者對讀者投齣這個詞,目的大概是要引起讀者的興趣,但是,這是一部嚴肅的文學作品,寫法獨特,和他的其他三部小說一樣,都是二十世紀波蘭文學中重要的傑作。
閱讀波蘭諸評論傢的見解,大緻綜閤如下:
這是一部重大的作品,任何方式的解讀和闡釋,都不能窮盡它的涵義,都隻能是對小說的某種形式的接近,都是獲取看起來最突齣的那些意義、錶達手段和象徵的方式。
貢布羅維奇自己在小說法語譯本前言中寫道,“這不是一部諷刺作品,而是小說、古典風格的小說……描寫中世紀式的兩位先生和兩位少年的小說,感性意義的形而上學的小說。”他在《日記》中也說,“《色》是不是復興波蘭情色小說的嘗試呢?有一種情色可能更適閤我們的命運——我們近年來的曆史——由暴力、奴役、屈辱、不成熟的鬥爭構成的曆史,這一曆史把我們推進瞭意識和軀體的黑暗深淵;是不是尋找這樣的情色的嘗試呢?”
這部小說錶現瞭陷入衰竭和停滯狀態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習俗,這裏有曆來的禮儀、農業經營、訂婚儀式、宗教活動、民族解放戰爭,但是這一切都不過是“純粹的形式”,即使參加,也很難做到全心全意。生命的汁液何以枯竭?也許是因為“上帝死瞭”,也許是因為由於老邁,也許間接的原因是戰爭的非人性和愛國犧牲的重擔;為國傢民族的鬥爭一再考驗個人的心理狀態和個人對於集體需求提齣義務的感受。所以,《色》錶現齣瞭構成民族生活特質的價值觀的危機:宗教的衰落、農莊傢庭理想的喪失(虔誠的阿梅麗亞即其守衛者)、傳奇般遊擊隊領袖的心理崩潰。
主要人物維托爾德和弗雷德裏剋見證瞭各種禮儀和權威的普遍性危機。同時,良好的教養、同伴的共識禁止他們承認公開錶現齣來的這樣的事態造成的痛苦和不便。齣自同樣的原因,他們也不能夠互相體諒,因為他們心理的下意識因素在復活瞭的世界上發現瞭也許是最後的生命核心,這一核心在他們身上喚醒瞭情緒和欣喜。這種神秘的、情色欣喜的核心,從因緣上說,是青春。從村中小教堂做彌撒這一關鍵場景開始,在《色》中就開始瞭返迴全部現實的令人厭煩的程序。正是這兩位主角開展瞭奇怪的精神的過招(……),同時編導場景:用情色情景令一對少年男女互相接近,拉近老年和少年——或者自己與少年,其手段是彼此的欣賞和獨特的“相互效應”,到最後改造周圍全部的現實,使其成為事先引人入勝奇事的框架。可是,情色的內容很快遭遇到瞭殘酷和犯罪——似乎必須親手殺死舊世界,一個新世界纔能在它的廢墟上升起。《色》是以接二連三的屍體結尾的。這些屍體似乎就是無法遏製的瘋狂之産物。然而,小說的結尾是依從瞭某種嚴格的邏輯的;這一邏輯的各種組成因素都有特殊的“意義”;小說第一部的禮儀缺乏這樣的意義,亦即,這一點可以予以解釋,引證一種專門的“法則”,這是主要人物為自己創造的“法則”,而他們自己的情緒驗證瞭這一“法則”。因而,這本顯得是造謠生事的作品,在最後還是站在法則和秩序的一方——雖然這是在在充滿情緒變化的人與人之間關係中暫時在某一狹小地點形成的秩序。
《色》已經被翻譯成法語、意大利語、德語、英語、挪威語、日本語、西班牙語、芬蘭語、葡萄牙語、塞爾維亞一剋羅地亞語齣版。
《色》的情節是,這兩位年長的先生遇到一對少年男女;似乎某種強烈的性吸引力把他們聯係瞭起來。但是實際上這一對少年男女並沒有感覺到這樣的情感。這個情況令兩位先生失望,因為他們渴望這美好情感成為現實、青春詩意的進發,所以進而嘗試喚醒少年男女,讓他們彼此相愛,投入彼此的懷抱。這二位先生著魔於青春之美,自己也愛上瞭這一對少年男女。他們原意不惜一切代價深入這一優美,和少年接近……於是想到,共同完成的罪孽也許可以使得他們深入對他們封閉起來的親密關係。於是他們組織瞭這一次的共同謀殺行動。
貢布羅維奇在《日記》中寫道:
……我最想指齣的是“色”與形而上學之間有什麼關係。
讓我們嘗試錶述一下:眾所周知,人追求絕對物,追求完滿。——絕對的真理、上帝、完全的成熟,等等。擁抱一切,完全地實現發展的過程——就是這個最高的指令。
而在《色》(……)中,齣現瞭人對另外一個、也許是最隱秘的、不太閤法的目標——人對不完滿的需求……對不圓滿……對青春的屈從……
小說關鍵場景之一在教堂裏,在弗雷德裏剋的壓力下,彌撒受阻,同時受阻的還有絕對物上帝。於是從宇宙的黑暗和虛空之中湧現齣新的神性——塵世間的、性感的、未成年的神性,構成者是兩個未成年的少年男女,他倆正在創造一個封閉的世界——因為他倆相互吸引(……)如果哲學傢說“人想成為上帝”,那麼我就像補充一句“人想變得年輕”。
總之:青春代替上帝;如果說按照我們這些人的傳統,在“愛情”這個詞的下麵要加上“上帝”這個詞,那麼,貢布羅維奇的口號也許可以說是:用青春代替愛情。
這部小說描寫的是人生經驗的一個片段,其中心是對青春的追求。這是人類最大的、永恒的追求之一,但是這樣又常常和某一文化的特質結閤起來,亦即,與宗教心理、文化曆史積澱、民族心理特徵、時代背景結閤起來,這一切都在小說中得到錶層和深層的形象描寫,錶現在故事情節與人物性格的刻畫之中。
本書根據波蘭語原文譯齣,參考瞭英語譯本。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五日於山西大學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作为一本小说,几乎所有人的都认为很难为其写出梗概。米哈乌·格沃文斯基在书后的评论中提出弗雷德里克是尼采在小说中的化身,确实,这个无神论者近乎疯狂的行为若带着这样的观点反而可以理解了。很多评论家认为弗雷德里克是窥阴癖者,是狂人,但作者本人却说“这本小说的主角...  

評分

我也是个法学硕士研究生! 00000000000000000X 00000000X000000000 000000000X00000000 00000000000x000000 0000000000X0000000 0000000X0000000000 00000000X000000000 00000000X000000000 00000000X000000000 000000000000x00000 0000000000X0000000 00000000000x000000 XXX...

評分

流亡在圈子之外 1939年,贡布罗维奇应邀至布宜诺斯艾利斯,却恰逢二战爆发,结果他在阿根廷滞留了24年。流亡的他始终处于孤绝的状态,丝毫没有融入当地的波兰圈子,他甚至以一本《横渡大西洋》讽刺了波兰人社区的可笑之处,这使他与当地的侨民圈子彻底决裂了。 而他也从未进...  

評分

我也是个法学硕士研究生! 00000000000000000X 00000000X000000000 000000000X00000000 00000000000x000000 0000000000X0000000 0000000X0000000000 00000000X000000000 00000000X000000000 00000000X000000000 000000000000x00000 0000000000X0000000 00000000000x000000 XXX...

評分

一 为贡布罗维奇的长篇小说内容写出梗概,不易做到。每篇梗概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对作品实施强暴,而在《色》一例中,很有可能是特别不适宜的,因为这样做会摧毁作品。如果我想一般地复述这部小说的内容,我就不得不将其漫画化;不排除这样的情况:我把这样的报告送给某个人,如...  

用戶評價

评分

寫法真神,對人的言行神態極度過度敏感之外,大量補充和擴展時空的維度,比如從教堂延伸到宇宙。而不乾擾主體故事的結構。總覺得這位流亡作傢還是在寫波蘭,或者某種波蘭後果,對青春、欲望、犯罪、恐懼的濃烈描摹,都在反襯一種不成熟、不完滿、不閤法和不畏懼,這是藝術觀,也是政治啊。

评分

寫作就是藝術傢為瞭自己的個性和榮譽跟大眾進行的一場戰鬥。——貢布羅維奇

评分

看扉頁介紹是要齣貢布羅維奇作品係列瞭,共6冊,好期待。以前就讀過«費爾迪杜凱»。

评分

看似有某種強烈的性吸引力美麗少年與美貌少女,實際上他們之間並沒有感覺到這樣的情感。這讓兩位年長的知識分子大叔看得心急火燎,口乾舌燥,夜不能寐。並且對少年男女無底洞一樣的愚蠢感到憤怒。早晨醒來,還因為昨天的激動、那種火熱和激蕩而發熱和幾乎發病,在許多汙穢、壓抑、羸弱、灰色、被瘋狂地扭麯的年代之後。

评分

一部驚世駭俗的哲學小說、情色小說、心理小說。令我震驚的不是它的主題,而是貢布羅維奇先生那種邪惡又清醒的風格,令人想起剋爾凱郭爾的《勾引者日記》。他對文本中各種看似無意義的零散部件的重組構成瞭這部小說最令人嘆為觀止的運轉機製,正如格沃文斯基所說的那樣,偉大的文學所具有的哲學性質,在這裏不依賴於強行插入的評論,而在於敘事世界本身——一個事件與象徵物的宇宙,各行星之間的引力由作者自己決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