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igion within the Boundaries of Mere Reason is a key element of the system of philosophy which Kant introduced with his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and a work of major importance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religious thought. It represents a great philosopher's attempt to spell out the form and content of a type of religion that would be grounded in moral reason and would meet the needs of ethical life. It includes sharply critical and boldly constructive discussions on topics not often treated by philosophers, including such traditional theological concepts as original sin and the salvation or 'justification' of a sinner, and the idea of the proper role of a church. This volume presents it and three short essays that illuminate it in new translations by Allen Wood and George di Giovanni,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Robert Merrihew Adams that locates it in its historical and philosophical context.
康德(1724~1804):德國哲學傢,德國古典唯心主義的創始人。其思想分為“前批判時期”與“批判時期”。在前批判時期,以自然科學的研究為主,並進行哲學探究。在批判時期,“批判”地研究人的認識能力及其範圍與限度。主要著作有《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等。
在康德那里,宗教不是源于对上帝的探寻,而是因为人性。 人性在他那里是不同于单纯的善恶两面划分,而是认为人性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与动物一样自我保存;第二层是与他人比较中得来。第三层才是最值得重视的,即对道德的敬重情感。也就是善才是根本的。 这种探讨只是为了说明人...
評分把每一个事件追溯到最本源的动机,把逻辑拆开。乍一看很困难,其实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难。要经历,要耐心,要时间,要觉悟,要反复。康德不容易。
評分单单只看这部作品,会觉得康德老人家的论证思路怎么这么奇怪而牵强,比如谈到人性天生是根本恶(即混杂了道德律令以外的其他动机,如自利),但这种根本恶又一定是人自由选择的,因而自己需要为这种根本恶负责;又进一步谈到在这种根本恶的土壤上,人怎么有可能成为全善?看起...
評分把每一个事件追溯到最本源的动机,把逻辑拆开。乍一看很困难,其实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难。要经历,要耐心,要时间,要觉悟,要反复。康德不容易。
評分在康德那里,宗教不是源于对上帝的探寻,而是因为人性。 人性在他那里是不同于单纯的善恶两面划分,而是认为人性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与动物一样自我保存;第二层是与他人比较中得来。第三层才是最值得重视的,即对道德的敬重情感。也就是善才是根本的。 这种探讨只是为了说明人...
Part 1。Herr Kant的東西我是不會給評分的。
评分要好好讀康德,都不懂也要繼續讀。
评分大學時讀過,但是因為自己是不勉強係統共存的人所以可能從一開始就沒有讀對路,需重讀。
评分哲學生固有一死,或死於康德,或死於費希特。最後一篇看得非常虛無。在那沒有時間的最後一刻大傢用不同語言閤唱哈利路亞這個比死還可怕的比喻可以錘死一切關於終結的幻想。
评分意外地讀者友好的康德,披著基督教的皮,操著大刀闊斧改革宗教的心,裏子裏卻儼然是一個宗教為道德服務的無神論者。和路德比起來真是頗有說服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