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贝娄(1915—2005)是美国20世纪大师级小说家,作品三获国家图书奖,一获普利策奖,并因“对当代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荣获197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雨王亨德森》讲述百万富翁亨德森由于精神极度空虚,陷入前所未有的精神危机,为了摆脱危机,寻求心灵的安宁,探索人生的价值,他深入非洲内陆的原始部落,开始了自我探索的心路历程。在历尽种种艰辛和危难之后,终于领悟到人类向善的本性,认识了自我,决心洗心革面,开始新的生活。 本书是索尔·贝娄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把现实主义叙述方式与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完美地结合起来,既有严谨的结构、引人入胜的情节、别开生面的非洲原始习俗的描绘,又有传奇的、神秘的色彩和独到的象征;既有轻松的幽默自嘲,又有深沉的自我解剖;既有坦率自然的感情流露,又有抽象艰深的哲学思辨。
读书笔记110:雨王亨德森 贝娄拿诺贝尔分量最重的一部小说,辛格是用希伯来语写作的,贝娄帮着他翻译成英文。从中也吸收了不少养分。早年我读过他不少短篇,一度我分不清他和辛格的区别。 情节来讲,雨王亨德森比较接近毛姆的刀锋,上个世纪很多欧美对于西方物质文明比较失望,...
评分读书笔记110:雨王亨德森 贝娄拿诺贝尔分量最重的一部小说,辛格是用希伯来语写作的,贝娄帮着他翻译成英文。从中也吸收了不少养分。早年我读过他不少短篇,一度我分不清他和辛格的区别。 情节来讲,雨王亨德森比较接近毛姆的刀锋,上个世纪很多欧美对于西方物质文明比较失望,...
评分索尔·贝娄第一本。自我发现之旅。
评分【2016.10.31~11.2】(27万字,322页)再次阅读贝娄,绵密的文字块依然让人应接不暇,倍感亲切,目光仍然迅速游走在文字间,避免看后而忘前。较少运用结构技巧,唯一用的闪回手法是贝娄最惯用的,今昔的时间拼接天衣无缝。精神空虚的都市人亨德森在原始野性的非洲探寻生命的本质。非洲王国的神秘、礼仪、风俗仿如徐徐绘卷,妙趣横生而栩栩如真。捕狮去世的国王让人动容。亨德森在涤洗性灵之后重新面对这个世界,此后的《赫索格》亦承袭了这一心灵重生的精神境界。此外,还有一动人之处在于,贝娄对犹太人身份一笔带过的提及。犹太民族所遭受的歧视、偏见和苦难,是贝娄耿耿一生的痛楚。
评分这本和《洪堡的礼物》所表达的,在我看完没有任何区别。不太喜欢这个作家
评分挺不错的。虽然,正如张大春所言,“它也在过度经营细节意义的仪式上做了最糟糕的拙劣示范”。
评分郑州。笔力强健,大江长河式的小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