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迷惘的一代”最重要的成员之一的笔下,这一群体的冒险历程,以及他们对人生、对文学的态度,生动鲜活地再现在我们眼前。1920年代的美国,在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倍感孤立疏离的年轻人们,诸如菲茨杰拉德、克莱恩、海明威、怀尔德、多斯·帕索斯、考利,以及许多其他作家们,一同“逃往”欧洲。有些人一去不返,有些人则只是暂时的流放者。 正如考利在这部深具个人色彩、满布逸闻趣事的作品中所细致描画的, “迷惘的一代”断绝了与传统生活和文学的联系,从而拓展了艺术的边界。他们所致力的目标超越了文学的范围,展现了一个大时代激烈的历史变革。作者希望,通过本书的回忆与记录,“解释过去以便缔造未来”。
马尔科姆·考利,美国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迷惘的一代”重要一员,曾获得诸多奖项,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主要的美国评论家之一。其作品《流放者归来》是一部文学历史的经典著作,在这部著作里,你可以看到发生在过去五十年中的一次知识史上和社会史上的大转变的痕迹。
这本书是断断续续地读完的,觉得文字挺不错,写作的方式还不错,读起来并不太累,但是因为有道隔,空间和时间都挺隔,只能是同情式地理解,人性化的接受。嘿嘿。据说这书曾经被美国文学界的“圣经”级,就像中国80年代理想主义被符号化了一样。 这本儿书写的是差不多七八十年...
评分也不知道为什么选择来读,已经不象大学时因爱摇滚乐而那么激昂于美国的那个时期了. 可能想在5,1的旅途中找个旅行的意义 可能想在别人的放逐旅途中好找到些自己的心灵地图. 心里始终会有那样奇怪的想法,中国的青年也要走过那样的痕迹 毕竟那种散步,出发到天知道的地方去,及时回...
评分也许这个年纪来看《流放者归来》稍晚了些,那真是应该在大学时代阅读的东西,而我的大学生活,只有一堆苍白的零散的记忆,只有几件事,几个人,寒碜地简直让人抬不起头。那种可以踢踏着拖鞋偷跑出寝室,和朋友们喝酒大谈人生、胡聊理想的生活我是从来都没有享有过,唯一留在外...
评分折腾了一个月,断断续续地总算把它看完了。我的阅读习惯总是不好,总是知道有一本书很好值得看应该看,但却又总是一拖再拖。但是转念一想,与一本书也是有特定缘分的吧,你总是能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看到一本正当时候的与你有缘的书。 这本书对于掌握美国迷惘的一代的...
评分二十年代的美国文学史
评分达达主义中艺术被看成是一个自给的实体,一种既非产生于世界又不作用于世界的实质,于是艺术将没有目的,无需与公众交流
评分虽然对乔伊斯庞德等人的看法有失偏颇,但这本书展现了美国文学那种迷人的地方,那种永远缺失的认同和归属感,一个人出现,发生故事,然后故事结束。所以他们一直在移动。这种“拔根”状态无疑和我们的现状有所相似。在描摹精神状态的同时,对“艺术宗教”的多方面解释更引人深思。对于最真实的一代人来说,已超出“为艺术而艺术的范畴”,艺术的脱离,这无疑和美国的六十年代嬉皮之类产生鲜明对比,法国文学对美国文学的影响更是着实有意思。经济大萧条时美国社会主义倾向。恩,历史永远有一部分是向我们遮蔽的。
评分迷惘的一代
评分达达主义中艺术被看成是一个自给的实体,一种既非产生于世界又不作用于世界的实质,于是艺术将没有目的,无需与公众交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