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美] 黄仁宇
出品人:
页数:264
译者:
出版时间:2006-8
价格:36.00元
装帧:平装16开
isbn号码:978710105203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黄仁宇
  • 万历十五年
  • 明朝
  • 明史
  • 中国历史
  • 大历史
  • 中国
  • 万历十五年
  • 明朝
  • 历史
  • 政治
  • 制度
  • 权力
  • 官僚
  • 明朝史
  • 万历皇帝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融会了他数十年人生经历与治学体会,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给人启发良多。英文原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

中华书局的增订版,重新核校全部文字,增收黄仁宇《1619年的辽东战役》等数篇文字,精选彩色历史图片10余幅。

作者简介

黄仁宇(1918-2000),湖南长沙人,美籍历史学家。早年辗转于求学、从军之途,曾梦想成为中国的拿破仑,然而时代却不允许他有这样的机缘。其后赴美研习历史,于一番逼仄煎熬之中提出大历史观,主张要“从技术人上的角度看历史”,而不能简单地以道德评价笼罩一切。

代表作有《十六世纪时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他传奇性的一生以及大历史观的由来见于自传《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

目录信息

自序
第一章 万历皇帝
第二章 首辅申时行
第三章 世间已无张居正
第四章 活着的祖宗
第五章 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
第六章 戚继光——孤独的将领
第七章 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
参考书目
附录一
《神宗实录》一
《神宗实录》二
附录二
《万历十五年》和我的大历史观黄仁宇
1619年的辽东战役黄仁宇
附录三
英文版序言 富路特
万历:漫长的怠政时代 欧蒲台
皇帝只是个牌位 黄粹存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我很喜欢黄仁宇的叙事风格,正如一位老人坐在你面前,用沉稳的语调,将那些陈年旧事浮光掠影一一道来。他的笔墨饱含深情,很有感染力。更为重要的是:他说的是“我的大历史观”。历史,应该有多重面目。我更喜欢个人的、情绪化的读史心得。正统的历史观雄霸课本、广播、电视...  

评分

读完了《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意料之外,我以为这是一本关于“巧合”的书,我以为作者想要用这一年中发生的众多看似无关的事情,来共同描绘出同一个未来,那就是明朝——这最后一个汉人王朝的衰落。可是看完这本书,我发现这是一本关于“必然”的书,或者说这...  

评分

看完了《明清史讲义》上,脑子里重复《万历十五年》和张居正,有了再看它的想法。又过了数年,再读《万历十五年》,自己买的那本静静地躺在老家,图书馆借来一本泛黄的中华书局82年出版的。 万历十五年,看似平淡如常的一年,整个寂静的帝国那时泛起了几个小小的涟漪,“风起...  

评分

读完了《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意料之外,我以为这是一本关于“巧合”的书,我以为作者想要用这一年中发生的众多看似无关的事情,来共同描绘出同一个未来,那就是明朝——这最后一个汉人王朝的衰落。可是看完这本书,我发现这是一本关于“必然”的书,或者说这...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意外的有两点。 第一是历史书竟然可以这样写,取一个特别的年份,然后串起所有的事情;用一个人一个人的传记式的章节,展现一幅历史的画卷。也许是以前真正的历史书看得太少了。 第二,从小到大,觉得皇帝最大,皇帝说了算。在一个组织中,第一把手说...  

用户评价

评分

确实是社会学和政治学学生必看的好教材,与明朝那些事儿不同之处在于,黄仁宇聚焦在明帝国整体政治体系的运转,而非以微观视角戏说风云人物,因此并没有纠正一些有争议性的人物的被忽视的那一面,如胡宗宪,徐玠,侧面说明了了个体与历史和社会惯性对抗中的注定失败的结局,无论是张居正还是戚继光,都无法从一个已经僵化病危的制度中建立属于他们的理想国。而申时行顺应潮流的做法,只能拖延制度崩溃的时间。一旦牛人们都走了,制度立刻崩溃,如此说来,努尔哈赤似乎只是占了对手自我毁灭的机会,而他的本事也稀松平常。总之,1587年,中国被世界彻底甩掉队的一年。

评分

一切的当下都是过去的果,未来的因。

评分

是通俗书也好学术书也好,觉得其实是由于黄的知识体系、视角和方法限制,而写坏了的历史社会学。大历史观在此书中值得商榷:所谓资本主义、技术视角史及由此引申的法治、数目字管理等是先定终点再以几乎最纯之西方理想型解构中国历史,比西人更武断地肢解有机社会体系,难以有效摘取中西大历史比较中值得注意的变量,也太简化明朝复杂结构;试图兼顾广度深度,在万历十五年这一时间点上用一个个元素去对照明朝,萃取进步动力。然明朝治理道德至上,官僚集团得过且过因循守旧,重臣或去世或只能玩平衡,皇帝沦为机关,社会纽带和风气保守,思想家在调和阴阳中挣扎,军力不足,财政经济无森严组织和发达市场(它书有论),可谓处处碰壁,因路径依赖太深,前定社会元素已难以在任何一点上突变,故只能得出悲观结论:无一点可突破成新机制,命运已定。

评分

如果不爱读历史,建议各位直接看附文的黄仁宇先生文「万历十五年和我的大历史观」。抽取重要事件,在技术层面分析结构和解构,相比传统的史书,的确更为有趣和直观。不过,这样的写作势必要求读者对于历史有一定的基础,并注重注释。

评分

四星半;史料扎实,态度严谨,极具战略眼光,叙述评论皆沉缓大气,努力客观理智,甚而不无悲哀和焦虑;选取1587“no significance”的一年为时间点,选取七位人物为切入点,山雨欲来之前的危险平静,平庸表层下的暗流奔涌,这个奉道德为圭皋的庞大帝国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从历史、经济、体制、人情、文化各方面分析明代百相,七个篇章既是社会横剖面,又放置于历史长河,且放眼至世界格局,纵横捭阖,收获良多;虽是作者亲译,仍不免有翻译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