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學不僅提供知識和領悟(方法),而且還教以信仰和“理想”的話,這就超越瞭科學與學術的界限……”很多大學教師,大多數並不是“激進”的政界的人物,卻要充當“政治傢”式的政界的中介人,不能遵守作為義務的自律,把培養學生特定的政治信仰和世界觀作為教育的特權和當然的任務,正是這樣的傲慢自大,會導緻大學走進死鬍同……這就是馬剋斯·韋伯,以及他眼中的德國大學!
本書是韋伯的論文集,匯集的主要是當年他在《法蘭剋福報》等刊物上發錶的文章。涉及韋伯自身參與的貝恩哈德事件、米歇爾斯事件爭論、在德國大學教師會議上的言論以及“社會科學方法論”和“以學術為誌業”兩篇文章中的相關部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孫的譯本還可以,沒有影響閱讀。閱讀此書當先看附錄2—上山安敏的解說。在對本書有個整體認識後,閱讀正文纔更有收獲,因為該書為韋伯的時論文,若對時代和個人沒有先的認識,難免會不從入手。
评分孫的譯本還可以,沒有影響閱讀。閱讀此書當先看附錄2—上山安敏的解說。在對本書有個整體認識後,閱讀正文纔更有收獲,因為該書為韋伯的時論文,若對時代和個人沒有先的認識,難免會不從入手。
评分含蓄而艱澀,艱深而宏博,這是大智慧,但是對學術的追求和良心是無可爭辯的
评分收瞭一兩篇重要的文章,但整體淩亂,而且報刊文章時效性太強,不具備傳世的普遍性,也不好作為一個文集,加上內文排版極差,完全勾不起閱讀興趣。可惜瞭。
评分粗製濫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