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藝術發展史教程

中國電影藝術發展史教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北京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周星
出品人:
頁數:415
译者:
出版時間:2005-6
價格:43.00元
裝幀:簡裝本
isbn號碼:9787303074686
叢書系列:新世紀高等學校教材·影視藝術學科基礎教程係列
圖書標籤:
  • 電影
  • 電影史
  • 中國電影史
  • 周星
  • 考研
  • 考研用書
  • 理論
  • 藝術史
  • 中國電影、藝術發展、電影史、影視文化、電影教程、電影藝術、文化史、影視教育、電影創作、電影美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20世紀藝術樣式中發展最快的,大約要數剛剛誕生的電影和電視,即人們通常所說的影視藝術。與影視藝術迅猛發展相適應,影視教育成為藝術教育的重要內容.《影視藝術學科基礎教程係列》正是北京師範大學藝術係為影視專業教學設計的一套係統教材。

藝術陪伴人類度過最初的蠻荒歲月,成為人類的精神傢園和靈魂棲所。它是人們美的理想的凝聚與自由的象徵。藝術屬於大眾,屬於社會的每一個人。藝術來自於民間,也生長在民間,它的最高使命在於為大眾服役。

影視藝術是最年輕的藝術樣式,它憑藉現代科學技術成為傳播最廣泛的一種現代藝術媒介。沒有電的發明,沒有光波、聲波技術的發展,影視藝術也就無從談起。同時,影視藝術也是現代工業的産物,它的發展離不開工業體製的運轉。因此,它是一種不同於任何古老藝術樣式的新型藝術。學習影視藝術,必須從它的本性齣發,瞭解其基本特徵,掌握其基本規律,這樣纔可能真正認識影視藝術,從事影視藝術研究、教學和創作。

電影電視是科技和工業的産物。但是,影視藝術的生成過程卻不僅僅是現代科技發展的曆史,也是人類藝術發展積纍的結晶。中國古代就有燈影、皮影、木偶戲等藝術樣式,反映瞭人們對活動影像的追求願望。中國古典戲劇、詩詞、繪畫等藝術作品也常常運用特寫、遠景、中景等畫麵和畫麵組接的技巧,這為影視藝術誕生和發展提供瞭美學的啓示。當然,限於社會形態和科技水平,以農業文明為基礎的封建社會不可能産生影視藝術。

本書旨在以中國美學為支點,觀照中國電影藝術的發展,總結其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育,為建立中國景視美學體係作為努力。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前言
緒論 中國電影本土化藝術傳統梳理
上編 內地電影創作
第一章 傳人與初創(1896-1930)——早期中國電影嘗試
第一節 傳入期(1896-1904)
第二節 初創期(1905-1920)
第三節 成長期(1921-1930)
第四節 早期中國電影開拓者
第二章 變革與興盛(1931-1937)——30年代電影成熟
第一節 時代背景與左翼電影
第二節 30年代無聲片的成熟
第三節 30年代有聲片的探索
第四節 30年代軟性電影認識
第五節 30年代名人名片
第三章 突變與低潮(1937一1945)——抗戰電影變異
第一節 時代背景描述
第二節 不同地域創作
第四章 成熟與分化(1945-1949)——戰後電影創作
第一節 戰後電影背景
第二節 憂患史詩電影
第三節 人文探索電影
第四節 戰後喜劇電影
第五節 40年代名傢名作
第五章 傳統與摸索(1949-1966)——新中國前十七年電影麯摺
第一節 創作背景與發展
第二節 紅色經典電影
第三節 鬥爭題材電影
第四節 曆史題材電影
第五節 現實題材電影
第六節 喜劇錶現電影
第七節 電影名傢名作
第六章 混亂與沉淪(1966-1976)——“文革”時期電影現象
第一節 “文革”電影背景概況
第二節 “文革”樣闆戲電影分析
第三節 “文革”故事片分析
第七章 新生與發展(1977-1989)——“新時期”電影高潮
第一節 社會與藝術背景分析
第二節 分期與階段觀念描述
……
下篇 香港、颱灣地區電影創作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比白色那本好讀點,不過林愛華依然打成瞭林奕華

评分

補M

评分

北師的兩本影史都不錯~作者明明是周星嘛~

评分

挺具體挺精細

评分

講解很細。。。但前半部分完全抄襲北電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