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社會史”係列的第二種,《身體·心性·權力》收入瞭11位學者在新社會史方麵的新作,其中颱灣學者潘光哲的《“華盛頓神話”在晚清中國的創造與傳行》、海青的《論自殺———“五四”前後知識群體的激烈行為與價值選擇》、美國學者蘇成捷的《作為生存策略的清代一妻多夫現象》、颱灣學者張哲嘉的《為龍體把脈———名醫力鈞與光緒帝》等,角度新穎,有深度卻又不乏趣味性,的確是社會史領域的佳作。其中,最能讓廣州讀者感興味的也許是王曉葵的《革命記憶與近代公共空間———從“黃花崗公園”到“廣州起義烈士陵園”》,文章剖析瞭有關烈士陵園的“公共記憶”之形成。至少,我還是第一次聽說,原來該烈士陵園裏曾矗立著一尊“自由女神像”。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王曉葵:《革命記憶與近代公共空間——從“黃花崗公園”到“廣州起義烈士陵園”》、蘇成捷:《作為生存策略的清代一妻多夫現象》、岸本美緒:《場、常識與秩序》
评分最後一篇岸本美緒就是在嘮嗑哈哈哈
评分最後一篇岸本美緒就是在嘮嗑哈哈哈
评分可以以此按圖索驥。
评分論文集,新史學的怪力亂神,連標題都看不懂是什麼意思的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