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图景

身体图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拜德雅丨重庆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尼古拉斯·米尔佐夫(Nicholas Mirzoeff)
出品人:拜德雅
页数:340
译者:萧易
出版时间:2018-6
价格:5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8910774
丛书系列:拜德雅·视觉文化丛书
图书标签:
  • 视觉文化
  • 艺术
  • 身体研究
  • 身体
  • 尼古拉斯·米尔佐夫
  • 当代艺术
  • 拜德雅
  • 艺术理论
  • 身体
  • 图景
  • 自我认知
  • 健康
  • 意识
  • 感知
  • 心理学
  • 生理
  • 存在
  • 觉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 编辑推荐 -

★你的身体不是它自己。而且,我的也不是。它正处在医药、运动、营养、减脂、卡路里计算这些后现代控制论力量的围攻之下。

★一旦身体发生变化,一切都会随之转型。身体既是抵抗后现代主义种种全球性趋势的最后据点,也是首先受到它们影响的前哨。

★从大卫的油画到“越战”纪念碑,对国族、性态和技术的思考如何反映在对身体和政治身体的再现之中?从安格尔到毕加索和麦当娜,理想形体何以实现?从比属刚果的纪实摄影到让-米歇尔·巴斯奎特的涂鸦,种族化实践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抵制,如何得到深刻体现?

★在这复杂多变的身体图景之中,我们是谁?我们的身体如何被塑造?认知你自己,从认知你的身体图景开始。

★艺术中并不存在视觉的中立性,如果存在,那么艺术就不再能够给予我们任何东西。现代的旁观者应当让位于后现代的见证者。欢迎来到身体图景的见证席。

- 内容简介 -

西方艺术长期追求对完美身体的视觉化。如今,碎片组构而成的或单一模型衍生的理想化白人异性恋身体已陷入危机。但取而代之的又是怎样的身体呢?我们困惑于从革命时期法国到当代纽约的各种身体图像。而在本书中,尼古拉斯•米尔佐夫对这样的困惑进行了追本溯源的探究。他讨论到,身体再现总是受政治和文化认同危机的形塑,远非成为一成不变的圣像那么简单。

本书所涉艺术家众多,包括达·芬奇、普桑和马奈这样的绘画大师,也包括朱丽亚•玛格丽特·卡梅隆和保罗·斯特兰德这样的摄影家,还有辛迪·舍曼、奇奇·史密斯和南希·斯佩罗这样的当代艺术家。米尔佐夫这一极具启发性的研究展现了他们作品中身体的核心地位。

从大卫的油画到“越战”纪念碑,米尔佐夫探讨了对种族、国族、性别、性态和技术的思考如何反映在对身体和政治身体的再现之中。进一步,从安格尔到毕加索和麦当娜,米尔佐夫考量了圣母的理想形体。加诸他者身体的种族视觉烙印,使理想的西方身体成为可能。从比属刚果的纪实摄影到让-米歇尔·巴斯奎特的艺术创作,这种种族化实践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抵制,得到了深刻体现。

作者简介

- 作者简介 -

尼古拉斯·米尔佐夫(Nicholas Mirzoeff),视觉文化理论家,该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纽约大学媒体、文化与传播学教授,著有《视觉文化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Visual Culture)、《观看的权利:视觉性的反历史》(The Right to Look: A Counterhistory of Visuality)等书。

- 译者简介 -

萧易,201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现居澳大利亚。出于爱好,数年来业余从事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的译介,主要关注领域为性别研究、身体史和后现代理论。

目录信息

总序
致谢
图片列表
导言
身体战争
理论中的身体
与天使摔跤
1 身体图景
身体碎片与普世形体
盲视与洞见
关于盲视的正典
2 政治身体
国王的两个身体
石像国王:再现路易十四
赋生古典
君王亦凡人
法兰西共和时期的身体政治
挑战政治身体
政治身体之后?
纪念亡者
3 宛如处女?
法国大革命后的萧条
艺术复辟
从圣母到哈来姆
但那是艺术吗?
尾声:银幕上的圣母们
4 在黑暗之心摄影
刚果构想
人类学、优生学与摄影
文化差异政治
5 在白人世界中心绘画
涂鸦、嘻哈与艺术界
种族与现代艺术
流散、漂泊与再现
结语:从终结者到见证者
参考文献
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每天,打开电脑或手机,各种图像映入眼帘,其中有许多是自拍。媒体社会无止境地消费着它所制造的对象,经过修图软件的大力改造,身体以奇异的方式得到展现。我们认为这是新媒体时代的特色,视觉文化理论家,纽约大学媒体、文化与传播学教授尼古拉斯·米尔佐夫(Nicholas Mirzoe...

评分

每天,打开电脑或手机,各种图像映入眼帘,其中有许多是自拍。媒体社会无止境地消费着它所制造的对象,经过修图软件的大力改造,身体以奇异的方式得到展现。我们认为这是新媒体时代的特色,视觉文化理论家,纽约大学媒体、文化与传播学教授尼古拉斯·米尔佐夫(Nicholas Mirzoe...

评分

每天,打开电脑或手机,各种图像映入眼帘,其中有许多是自拍。媒体社会无止境地消费着它所制造的对象,经过修图软件的大力改造,身体以奇异的方式得到展现。我们认为这是新媒体时代的特色,视觉文化理论家,纽约大学媒体、文化与传播学教授尼古拉斯·米尔佐夫(Nicholas Mirzoe...

评分

每天,打开电脑或手机,各种图像映入眼帘,其中有许多是自拍。媒体社会无止境地消费着它所制造的对象,经过修图软件的大力改造,身体以奇异的方式得到展现。我们认为这是新媒体时代的特色,视觉文化理论家,纽约大学媒体、文化与传播学教授尼古拉斯·米尔佐夫(Nicholas Mirzoe...

评分

每天,打开电脑或手机,各种图像映入眼帘,其中有许多是自拍。媒体社会无止境地消费着它所制造的对象,经过修图软件的大力改造,身体以奇异的方式得到展现。我们认为这是新媒体时代的特色,视觉文化理论家,纽约大学媒体、文化与传播学教授尼古拉斯·米尔佐夫(Nicholas Mirzoe...

用户评价

评分

ideal figure到bodyscape;这里的bodyscape的概念与梅洛旁蒂身体图型“body image”的概念相对立; Ideal figure一词翻译为“观念性形象”可能更恰当些

评分

实话说,本书没有满足我的期望值,可能是因为本书问世以来的20多年里,这一主题已经成为“显学”,加上之前我读过的一些书籍涉及到了本书的不少例证,解读也大同小异,比如第2章的绝大部分内容和第4-5章的部分内容,因此新鲜的东西不太多,第3章对我比较新颖,但我恰好没太跟上作者在本章的思考,从他的相关举证中未能梳理出一条清晰的内在勾连。如果诸君之前对这个主题缺乏了解的话,这本书倒是很不错的入门,如果已有相当的基础,可能选择更具体的研究收获会大一些。此外,现在看来,作者的一些论断有过于乐观的嫌疑,目前对身体权利与话语的争夺战远未结束,带有政治性偏见的身体诠释并未消失,呆板的文化陈词滥调仍不时被人祭出,生在这个年代,也许人类真的应该感慨“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评分

以身体图景的视觉再现为考察对象,艺术家的参与与旁观、种族、性别、性偏见等元素混合交织共同建构了身体想像。 (作者在书中剖出的艺术作品,不看解读我根本找不到进入那些艺术作品钥匙,主要是对艺术这块之前没作什么了解,看这本书也只是囫囵吞枣找味道,然后发现"原来可以这么解读")

评分

引用内容overpower了书自己的论点,第五章关于Basquiat和Cindy Sherman的类比很有趣,前面对于圣母/种族的讨论is quite stuffy

评分

它不是一本从某个认识理论的研究方法出发的作品研究,而是一本从文化研究出发的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史的重新认识,因此它所引著的书籍从19世纪殖民官员的手记,到其背后人类学研究的理论思想,论述的作品从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到近一二十年的好莱坞电影。从政治中的图像身体,精神引领中的宗教与神话故事中的隐喻与符号的身体,还有划分你我与他者的种族身体三个文化纬度进入,分析它们是如何构成了一个西方身体认识的理论与思想网络,以至有了涵盖性别与种族的“他者”这样的结构思维,或言区分工具,并且这种完美身体的理想/想象依旧延续至今,也即这种思维/认识工具也无不渗透在整个当代社会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