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生于北京贫民之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1924年去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华语讲师,开始小说创作,写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1930年回国,先后任教于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创作了《大明湖》、《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等。
文/宝木笑 当老舍先生在1944年用“祁老太爷什么也不怕,只怕庆不了八十大寿”为其百万字的小说《四世同堂》开篇时,这部伟大著作其实就已经选择了一条更贴合中国人性格的宏大叙事之路。这部老舍先生生前自认为最好、最满意的作品,也是其规模最大、写作时间最长的作品,从1941...
评分《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分为《惶惑》《偷生》和《饥荒》三部。其中,第三部《饥荒》因各种历史原因未能完整发表,手稿也在变故中遗失,始终是一大遗憾。 2014年,经多方努力,赵武平在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的浦爱德档案中,找到了《四世同堂》的英文译稿,其中第三部《...
评分这本书很长,三部曲合成的一本书。而我读来,也大致有三个阶段。 刚开始读的时候,有点新鲜,看到祁家老三和老大,总是不自觉的联想到巴金的《家》。一度《家》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也许那是在叛逆与青春期看的缘故。和那种冲破家庭牢笼的氛围自然结合了。 但是没多久,老三...
评分这本书很长,三部曲合成的一本书。而我读来,也大致有三个阶段。 刚开始读的时候,有点新鲜,看到祁家老三和老大,总是不自觉的联想到巴金的《家》。一度《家》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也许那是在叛逆与青春期看的缘故。和那种冲破家庭牢笼的氛围自然结合了。 但是没多久,老三...
评分每个工作日的上班和下班地铁,都在看《四世同堂》中过去,去回一个小时的地铁只能看一节一万字左右的故事,前天周末终于看毕。 对于《四世同堂》,和老舍的《离婚》和《骆驼祥子》比起来,可以说是急就章的作品。一共100节的小说,最末13节在文革中丢失,最后籍由译者由英文...
很久以前读的一本书,是老爸老妈上大学时候买的了 ,书内的插画也非常漂亮呢
评分只读过第一本 其实:) 不过大师就是大师,语言简洁,却非常生活化
评分上部读完 快考试了 在纠结要不要看下部 - - 很囧 看了看现代文学史的课本 有一句:“作品民族精英的形象描写失之单薄,对民族渣渍性格的刻画有常常过于漫画化。” 前一句还没看完不好说,但是后一句我到觉得这样的手法很合宜。 觉得如果拍成动画挺好 反正都漫画化了 笑。。
评分2017.2.12~3.3 三四十年代北京的风俗画,一切人物情节都是为了写作者熟悉的思念的那个北京。想说老舍是个没有野心的作家不知道恰当不恰当。感觉不少配角可以展开好好写,比如金三爷。| 3.6 读完收获上从英文完整版回译的结尾了,原来金三爷的故事原本老舍是写完整了的,刘棚匠的太太也出现了。以及英文版编辑为什么要整个删掉常二爷的故事?但整体来说还是感觉手脚没放开、不少情节有些幼稚(比如大赤包、蓝东阳的结局)。
评分我们会是汉奸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