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维纳的《控制论》问世。这是一本技术性很强的书,不易读懂。为了使控制论的观念能为一般人所接受,维纳在1950年出版了《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一书,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他的努力使得人类在技术世界的环绕中更加有尊严、更有人性;而不是相反。
这本书从技术谈起,逐渐将视角扩大到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包括人类与动物不同的学习机制、语言的机制和历史、信息的组织方式、法律和传播过程的关系、传播和社会政治的关系、知识分子的角色问题、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语言中的曲解问题等等话题。在书的后记中,WalterA.Rosenblith评价自1950年以来,这本书深刻地影响了众多科学家、工程师、社会学家、政治家、社会政策制订者看待技术进步中社会变革的方式。
看这本书花了很长时间。原因之一,是为稻粱谋。当然,这算比较冠冕堂皇的说法,欲为禄蠹可能是更为准确一些。鄙视一下自己哈。 在这里要说抱歉的是,我并没有从书店买到这本书,只是从网上下载来,然后打印出来,留着很宽的天头地头,在上面写些批注什么的。所以于出版者翻译者...
评分看这本书花了很长时间。原因之一,是为稻粱谋。当然,这算比较冠冕堂皇的说法,欲为禄蠹可能是更为准确一些。鄙视一下自己哈。 在这里要说抱歉的是,我并没有从书店买到这本书,只是从网上下载来,然后打印出来,留着很宽的天头地头,在上面写些批注什么的。所以于出版者翻译者...
评分看这本书花了很长时间。原因之一,是为稻粱谋。当然,这算比较冠冕堂皇的说法,欲为禄蠹可能是更为准确一些。鄙视一下自己哈。 在这里要说抱歉的是,我并没有从书店买到这本书,只是从网上下载来,然后打印出来,留着很宽的天头地头,在上面写些批注什么的。所以于出版者翻译者...
评分该书是维纳《控制论》的通俗读本。控制之所以存在的根本原因,乃是在于客观规律的存在。如果水温并不是每次都随着火力的上升而上升,就无法依靠水温的现状调节火力,进而调节水温。因此我认为控制乃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依靠现实生活的种种现象,实证分析得出种种规律,进而...
评分维纳是个科学家,但却没想到这小子却是如此有才,能把信息通讯这个概念提升社会学意义上乃至哲学意义上,看这本书是为了打算看《控制论》做准备的。信息只有区别原来已经存在的或者对于你是未知的才是有价值的,一个区域的通讯集中程度往往与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成正比,所以政府...
: O231
评分前1/2有用吧...维纳对于别的领域的洞见一般
评分父亲的书,不大懂。只是摘抄了些句子段落,还要重读。
评分9.3 确实是哲学书籍。信息传输与熵增的不可违背。延展至法律、社会、工业革命、机器演化之后,维纳又提及神话,以及提议科学家应恪守其“纯朴”。很多都与塔勒布的“非对称性”观点有很强的联系。「法律责任不应当是这样的性质:一方被迫行动,而另一方自由。」忠实、认真、信仰、朴实,让我又想起了 Ihalmuit 们。
评分我在微博上说,这本50年前的学术著作,思想居然这样超前又科幻。尤其是讨论“用电报传输人”那个章节,非常震撼,我经常在大学的实验室里聊起这个问题,没想到祖师爷在五十年前就考虑这么科幻的事情了。另外,作者是为了让大众更好理解控制论而写的这本书,但实际看起来,我觉得大部分依然非常晦涩,我看不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