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米勒 (Henry Miller,1891—1980),年轻时从事过许多不同的工作,1930年迁居巴黎,此后的十年里,他同一些穷困潦侧的侨民和放荡不羁的巴黎人混在一起,获得了丰富的写作素材。1934年在巴黎出版自传体小说《北回归线》,五年后又出版了《南回归线》,这两本书的写作风格形成了一种对传统观念的勇猛挑战与反叛,给欧洲文学先锋派带来了巨大的震动。
亨利·米勒是一位有争议的作家。他最初发表的自传性三部曲《北回归线》(1934)、《黑色的春天》(1936)、《南回归线》(1939)都是先在法国面世的。由于他的作品中存在着露骨的性描写,英语国家长期拒绝发表他的作品,所以他最初在英语国家默默无闻。许多人把亨利·米勒看做专写“淫秽作品”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都无法在美国公开发表。后经过长期努力,美国终于在1961年对《北回归线》解禁,允许它在国内公开发表。两年以后它又得以在英国公开发表。随着对他其余作品的解禁,亨利·米勒的名字在美国乃至世界上变得家喻户晓,他被60年代反正统文化运动的参加者们奉为自由与性解放的预言家。亨利•米勒的境遇让人联想起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和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但艾略特认为《北回归线》的深刻洞察力远远胜过劳伦斯,艾兹拉•庞德显然更加推崇米勒,他把米勒与意识流小说大师乔伊斯和伍尔芙相提并论。
《北回归线》是米勒的第一部自传体小说,也是他出版的第一本书。此书以回忆录的形式写就,米勒在书中追忆他同几位作家、艺术家朋友在巴黎度过的一段日子,旨在通过诸如工作、交谈、宴饮、嫖妓等超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夸张、变形生活细节描写揭示人性,探究青年人如何在特定环境中将自己造就成艺术家这一传统西方文学主题。1961年经过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诉讼,《北回归线》终于在美国出版,米勒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被60年代反主流文化誉为自由和性解放的先知。
现代人就像一只蜜蜂,在被肢解了以后仍旧继续吮吸果酱,好像失去腹部并不紧要。就是对这种事实的一些感悟,使得像《北回归线》那样的书(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概还有更多这样的书出现)产生了出来。 《北回归线》是一部小说,或者不如说是一段自传,写的是住在巴黎的美国人——...
评分“米勒的作品最具代表意义的一点是,他既不想推动历史进程前进,也不想把它往回拉,他只是忽视它。他比绝大多数'革命的’作家还坚信,西方文明终将灭亡;只不过他不觉得自己该为此做点什么。罗马正燃烧的时候,他在闲逛,而且,跟绝大多数也在闲逛的人不同的是,他在闲逛的时候...
评分"也许我们命中注定要遭厄运,也许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人有希望活下去。如果是这样,那就 让我们发出最后一声听了叫人胆寒、叫人毛骨惊然的吼叫吧,这是挑战的呼叫,是战斗的 怒号!悲伤,去它的!挽歌和哀乐,去它们的!传记、历史、图书馆和博物馆,去它们的 !让死人去吃掉死人...
评分 评分捡起《北回归线》脱落的最后一页看完,不免有一些默然。这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地方,看过的很多书都曾有这样的感觉。但这一次却又有一点不一样,它更像是一种静默中的歇斯底里。有一种不吐不快,吐了也不能畅快的无力。这他妈的发慌发堵的感觉。 老实说,看之前我已经做好了领...
把赤裸裸的欲望和迷乱的生活写得如此癫狂文艺的米勒……
评分“他那德国人的严肃认真和多愁善感将我深深打动,我本不想显示出自己的激动。亨利!我多么喜欢他那嫉妒的质疑,他那愤世嫉俗的猜疑,他的好奇心。巴黎的街道属于他,咖啡馆的妓女们也属于他。现代写作也属于他,比起其他人来说他更擅长现代写作。每一种力量,从风景初起到剧烈变革,都属于他。”——阿娜伊斯·宁
评分其实是小学的时候从家里翻出来的...里面很多描写令当时的我叹为观止w..
评分把赤裸裸的欲望和迷乱的生活写得如此癫狂文艺的米勒……
评分有思想的Fucker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