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洋史說苑

東洋史說苑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華書局
作者:[日] 桑原隲藏
出品人:
頁數:285
译者:錢婉約
出版時間:2005-7
價格:20.00元
裝幀:簡裝本
isbn號碼:9787101046229
叢書系列:日本中國學文萃
圖書標籤:
  • 曆史
  • 日本
  • 桑原騭藏
  • 日本漢學
  • 漢學
  • 海外中國研究
  • 日本中國學文萃
  • 文化
  • 東洋史
  • 曆史研究
  • 日本史
  • 古代史
  • 文化史
  • 社會史
  • 學術著作
  • 曆史評論
  • 東亞關係
  • 史學思想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桑原是20世紀上半葉日本著名漢學傢,據美國人佛格爾說,桑原在課堂上經常故意侮辱、諷刺中國人。我相信佛格爾所說不無根據。讀一讀《東洋史說苑》裏的文章,如《中國人的文弱和保守》、《中國人的妥協性與猜疑心》等,你就不難察覺桑原對中國人的民族偏見。那麼,為何我們現在還要讀特意譯他的書、讀的書?我想理由有兩條:一是桑原畢竟是一個有成就的漢學傢,他學問精深;二是我們有必要瞭解那時候的日本學者對中國的印象。幾十年過去瞭,這種印象其實並沒有多大的改變:熱心研究中國文化的日本學者,對近現代的中國人卻是不大瞧得起的。這種價值的分裂,值得我們深思。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文化
東洋人的發明
曆史上所見中國南方的開發
元代的濛古人
宗教
佛教對於六朝隋唐時代文化之影響
入竺求法的僧侶
關於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習俗
關於中國古代的祭祀
中國人辮發的曆史
中國人食人肉的習俗
中國的宦官
氣質
中國人的文弱和保守
中國人的妥協性與猜疑心
人物
秦始皇
中國曆史上的偉人——孔子與孔明
東漢的班超
時事
黃禍論
中國的國教問題
附錄:《東洋史說苑》及桑原中國學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大致内容包括:日本人看中国和支那,vicky对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的看法,国内不出版也买不到王育德、黄文雄的著作[即便是作为内参和反面教材——比文革时代更倒退],桑原以及其他作为对中国失望的日本人,出于政治目的对史料的剪裁,学术的政治目的,政治对学术的影响[?在这本...

評分

一直以來,日本研究中國的學派都分為兩大主流,東京學派和京都學派。兩派壁壘分明,前者以西方的東洋學為宗,後者卻推崇傳統的中國治學方式。桑原隲藏卻比較特別,因為他既有京都學派的國學根基,也有東京學派的西方東洋學理論觀點。 京都學派的治學前提,是貫通中國傳統典籍...  

評分

《东洋史说苑》在汉学界的地位,就像桑原隲藏以及京都学派一样,恐怕没有谁不知道吧?即便桑原对中国没有青木或者吉川那样耽爱,且抱着一种敌视与鄙薄的眼光,可是他对中国史的研究,确实是非常独到而有灼见的啊。所谓的汉学家,不仅要有爱好中国的,憎恨中国的学者也是必不可...  

評分

一直以來,日本研究中國的學派都分為兩大主流,東京學派和京都學派。兩派壁壘分明,前者以西方的東洋學為宗,後者卻推崇傳統的中國治學方式。桑原隲藏卻比較特別,因為他既有京都學派的國學根基,也有東京學派的西方東洋學理論觀點。 京都學派的治學前提,是貫通中國傳統典籍...  

評分

《东洋史说苑》( [日]桑原骘藏著 钱婉约、王广生译,王晓平主编《日本中国学文萃》丛书,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7月,6+2+285页,20元) 第8页第12行,“这个造纸工匠”应作“这些造纸工匠”。 第21页倒3行,“明代《图书编》、《续文献通考》”,按:《续文献通考》实为清...  

用戶評價

评分

桑原怎麼看中國人?嘿嘿,看他說中國人的劣性可以反思一下,也可以看看當時的日本人眼中中國人、還有日本人自己的德行。

评分

值的讀。因為作者歧視我們,他也愛我們,他研究中國,可能比我們當今的一些學人更瞭解。近一百年前的文章瞭。

评分

中譯本是據《全集》雜燴選譯的。為瞭配閤整套叢書可讀性強的宗旨,書中多選淺白易懂的講座或報刊文章,與《蒲壽庚考》縝密周全的考證迥然不同。桑原強調西域史和中西交通史研究,很有執念。書中論說中國人劣根性的幾篇文章,確有些精彩之處,可總覺得與之前見到的嚴謹考證的桑原不同,甚至時有偏激。大概可以說耿直是桑原非常顯著的品行吧。而書中為說明問題,列舉經史等書籍中例子,可見其熟稔中國典籍,則又讓人另眼相看。實際上,桑原著作在同輩日本中國學傢中不能算多,並且又多有在其身後匯編齣版者。其著述多重考證,非常具體。民國時即有人將其與陳垣相較。不過,桑原在中國的影響力也好像不如白鳥、內藤、狩野等人。看來思想性的東西更惹眾人關注。不過,為自己的話,看看考證性的文章蠻有長進的。以後找桑原的考證性文章看看吧。

评分

軟性讀物。〈歷史上所見中國南方的開發〉挺好,將中國南北分論,是承襲明治時期文學史作者的一貫模式。桑原注重南方的文化影響力,謂"南宋以後的文運大勢,北方難以與南方相比",與明治時期笹川種郎以北方為政治核心,主掌歷朝文風的論點相異。兩者對觀,極有意思。

评分

中譯本是據《全集》雜燴選譯的。為瞭配閤整套叢書可讀性強的宗旨,書中多選淺白易懂的講座或報刊文章,與《蒲壽庚考》縝密周全的考證迥然不同。桑原強調西域史和中西交通史研究,很有執念。書中論說中國人劣根性的幾篇文章,確有些精彩之處,可總覺得與之前見到的嚴謹考證的桑原不同,甚至時有偏激。大概可以說耿直是桑原非常顯著的品行吧。而書中為說明問題,列舉經史等書籍中例子,可見其熟稔中國典籍,則又讓人另眼相看。實際上,桑原著作在同輩日本中國學傢中不能算多,並且又多有在其身後匯編齣版者。其著述多重考證,非常具體。民國時即有人將其與陳垣相較。不過,桑原在中國的影響力也好像不如白鳥、內藤、狩野等人。看來思想性的東西更惹眾人關注。不過,為自己的話,看看考證性的文章蠻有長進的。以後找桑原的考證性文章看看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