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的乡愁

对中国的乡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日]青木正儿 [日]吉川幸次郎 等
出品人:
页数:258
译者:戴燕
出版时间:2012-1
价格:2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9085792
丛书系列:日本学者文史著作系列
图书标签:
  • 日本
  • 海外中国研究
  • 青木正儿
  • 随笔
  • 古典文学
  • 历史
  • 汉学
  • 文学
  • 乡愁
  • 中国
  • 文化
  • 记忆
  • 乡土
  • 情感
  • 家庭
  • 传统
  • 归属
  • 情怀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选译的,是在近代这样一个中东向西的大变动时期,仍然保有深厚的传统汉学的修养,可是视野已扩大到东洋甚至世界上,同时又有过留学或游历中国的实际经验的这样一些日本汉学家的随笔。 本书的书名,取自吉川幸次郎写的一篇随笔的题目。吉川氏说:“这个乡愁,不过是用来说明终归为异邦之人的日本留学生、旅行者对待异乡的情感,是超出这个词的本意的。”这里的“乡愁”之“乡”,已非“故乡”之意,这恐怕是本书的作者们寄望于中文世界的读者明了的。

作者简介

青木正儿(1887-1964),1911年毕业于京都大学的中国文学科,他的父亲,据就是一位颇有汉学修养和中国趣味的医生。他的兴趣最早在元代戏曲上,也是最早把胡适、鲁迅代表的中国新文学运动介绍给日本汉学界的人。早年主要研究中国的文学艺术,写有《支那近世戏曲史》、《清代文学评论史》等,涉及诗文戏曲、绘画音乐、宗教民俗等众多领域,晚年则集中在名物学上,往往结合实物训释文献所见事物的名称,也涉及居住饮食、舆服工艺等诸多内容,著有《中华名物考》一书。他1922年至1924年考察过中国,写有《江南春》的游记。

目录信息

青木正儿
《考槃余事》译序
夜里香
用匙吃饭考
中华文人的生活
白乐天的早酒诗
茴香
八角茴香
石田干之助
当垆的胡姬
骊山温泉
长安盛夏小景
宫崎市定
科举和关节

家常饭好吃
中国的近现代绘画
仓石武四郎
燕京大学的落成仪式
王照与劳乃宣
钱玄同与黎锦熙
吉川幸次郎
帕斯卡尔的芦苇
对中国文化的乡愁
史传的文学
来薰阁琴书店——琉璃厂杂记
东洋的合理主义
埃兹拉·庞德
中国文学与杜甫
无神的文明和有神的文明
杜迹行
文明的三极
汤川秀树
蓟与马
庄子
知鱼乐
小川环树
中国的春与秋
中国的点心与茶
初恋
书店和笔耕
叫卖之声
唐诗散步
唐诗的一个侧面
早先的中国话
苏东坡
留学的追忆——鲁迅的印象及其他
兄长的回忆
汤川秀树的随想
附录
原文出处一览
再版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笔者最近对日本著名汉学家青木正儿先生的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但了解到青木先生的全集尚未翻译到中国,只好找来近年出版的两本日本汉学译作,以求管中窥豹。 一本是青木正儿著,范建明译《中华名物考(外一种)》,中华书局,2005年8月北京第1版。另一本是青木正儿、吉川幸次...  

评分

个人最喜欢青木正儿的几篇小文,比起其他人,青木的文笔更中国,细枝末节的考证也是文人随笔的特色,很清新。其他人的很多篇章也好,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别的,读起来感觉很熟悉,大概有点五四时期某些大家的白话文的味道,尤其用词很简洁文雅,叙述也都平实轻松,在现在的...

评分

个人最喜欢青木正儿的几篇小文,比起其他人,青木的文笔更中国,细枝末节的考证也是文人随笔的特色,很清新。其他人的很多篇章也好,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别的,读起来感觉很熟悉,大概有点五四时期某些大家的白话文的味道,尤其用词很简洁文雅,叙述也都平实轻松,在现在的...

评分

笔者最近对日本著名汉学家青木正儿先生的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但了解到青木先生的全集尚未翻译到中国,只好找来近年出版的两本日本汉学译作,以求管中窥豹。 一本是青木正儿著,范建明译《中华名物考(外一种)》,中华书局,2005年8月北京第1版。另一本是青木正儿、吉川幸次...  

评分

笔者最近对日本著名汉学家青木正儿先生的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但了解到青木先生的全集尚未翻译到中国,只好找来近年出版的两本日本汉学译作,以求管中窥豹。 一本是青木正儿著,范建明译《中华名物考(外一种)》,中华书局,2005年8月北京第1版。另一本是青木正儿、吉川幸次...  

用户评价

评分

#说郁达夫穷的时候,穷得在桌子下面养鸡,哈哈哈哈哈

评分

吉川君对被说像中国人而有飘然欲仙之感,这是本书中最让我有隔世之感的一个情节。

评分

看得最仔细的还是那几篇讲吃的……还不如重读一遍汪曾祺……

评分

我是一個中國人,我對“中國”也有鄉愁。

评分

从明治时代开始,日本的学者认为研究中国文化,自身比西方具有优势(这个自然),又比中国的学者掌握更科学现代的方法(虽然到今天可不一定了),但日本人做学问爬梳整理之严谨细腻,令人佩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