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原是20世纪上半叶日本著名汉学家,据美国人佛格尔说,桑原在课堂上经常故意侮辱、讽刺中国人。我相信佛格尔所说不无根据。读一读《东洋史说苑》里的文章,如《中国人的文弱和保守》、《中国人的妥协性与猜疑心》等,你就不难察觉桑原对中国人的民族偏见。那么,为何我们现在还要读特意译他的书、读的书?我想理由有两条:一是桑原毕竟是一个有成就的汉学家,他学问精深;二是我们有必要了解那时候的日本学者对中国的印象。几十年过去了,这种印象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改变:热心研究中国文化的日本学者,对近现代的中国人却是不大瞧得起的。这种价值的分裂,值得我们深思。
《东洋史说苑》( [日]桑原骘藏著 钱婉约、王广生译,王晓平主编《日本中国学文萃》丛书,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7月,6+2+285页,20元) 第8页第12行,“这个造纸工匠”应作“这些造纸工匠”。 第21页倒3行,“明代《图书编》、《续文献通考》”,按:《续文献通考》实为清...
评分《东洋史说苑》在汉学界的地位,就像桑原隲藏以及京都学派一样,恐怕没有谁不知道吧?即便桑原对中国没有青木或者吉川那样耽爱,且抱着一种敌视与鄙薄的眼光,可是他对中国史的研究,确实是非常独到而有灼见的啊。所谓的汉学家,不仅要有爱好中国的,憎恨中国的学者也是必不可...
评分(大致内容包括:日本人看中国和支那,vicky对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的看法,国内不出版也买不到王育德、黄文雄的著作[即便是作为内参和反面教材——比文革时代更倒退],桑原以及其他作为对中国失望的日本人,出于政治目的对史料的剪裁,学术的政治目的,政治对学术的影响[?在这本...
评分《东洋史说苑》( [日]桑原骘藏著 钱婉约、王广生译,王晓平主编《日本中国学文萃》丛书,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7月,6+2+285页,20元) 第8页第12行,“这个造纸工匠”应作“这些造纸工匠”。 第21页倒3行,“明代《图书编》、《续文献通考》”,按:《续文献通考》实为清...
评分《东洋史说苑》在汉学界的地位,就像桑原隲藏以及京都学派一样,恐怕没有谁不知道吧?即便桑原对中国没有青木或者吉川那样耽爱,且抱着一种敌视与鄙薄的眼光,可是他对中国史的研究,确实是非常独到而有灼见的啊。所谓的汉学家,不仅要有爱好中国的,憎恨中国的学者也是必不可...
除却桑原氏的政治观,此书亦有可取之处
评分有民族偏见,但是忠言逆耳~~
评分关于重视西域史以及中外交通史一点,很有启发。但个别篇目或系讲座文字,总觉得浅白,甚至说达到的思想层面很难称深刻;还有些对所谓中国人的劣根性又诋毁过甚,让本国人读来反觉他不明白中国,而在拿日本人的思维来比附。当然也可能正是从外部看来,才得了不一样的认识,大可以参照?如对中国人的保守方面,有几个例证也相当精彩。打算找来桑原先生几篇精于考辨的名文来一窥究竟,或能够学到不少。
评分普及类的读物,作者学养深厚,视野广阔,行文晓畅,可惜识见并不高明,对于中国人的评论多具偏见。
评分桑原骘藏曾被我摆上供台,成了敬不可触的东洋史学神话的代表。如今再来读其作品,深深的渺远感扑面而来,明治大正以及昭和初年的辉煌真的一去不复返。大家小书,本来即是饶有趣味的作品。《关于中国古代的祭祀》、《中国的国教问题》两文见地极深。莫若桑原,何人得以。闲情自若一局恢弘并精密的对弈已然摆开,而棋局已定,观者唯有论道而已。书中所选论文大都有关中国古代的风俗以及中国人的气质的讨论。我曾先入为主地以为桑原就应藐屑于中国传统的造就,但此次通篇读下,非但不觉如此,单感沉沉的忧念与担虑。不然,何须总以劝勉鼓励与展望作结?宫崎市定曾评言“爱就是更好地理解”,是。桑原史学强调信仰的价值、崇尚英雄的崇拜、主张竞争的必要,是近代日本东洋史学经历江户国学本居宣长、平田笃胤时代之后,与兰克实证风潮结合的契点与起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