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原,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专攻现代中国文学史及学术史、教育史。出版专业著述《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武侠小说类型研究》、《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中华文化通志·散文小说志》等;随笔集《学者的人间关怀》、《掬水集》、《茱萸集》等;1991-2000年与友人共同主编人文研究集刊《学人》,2001年起主编人文研究集刊《现代中国》。
明知说了“等于没说”,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持之以恒地关注大学的命运,正就职了那句老话:“位卑未敢忘忧国”。只可惜学识浅,撰述无多,勉强选出来的,也就这薄薄一册。
所选十则关于大学的文章,《首都的迁徙与大学的命运》、《传统书院的现代转型》和《学术讲演与白话文章》三篇,是这两年新撰的,从未入集;其余七文,分别选自我已刊的五书。至于略为分隔,上编论文,下编随笔,目的是区别体例:论文用底注,尽里说细,例于研究者复核;随笔则文中夹注(夹注中的篇目,除特别注明者,均见所序或所评之书),以妨碍阅读为原则。
[目录]
自序
1 中国大学百年?
2 “兼容并包”的大学理念
附录一:“教育迷”的追慕
3 首都的迁徙与大学的命运——民国年间的北京大学与中央大学
4 传统书院的现代转型——以无锡国专为中心
5 新教育与新文学——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
6 学术讲演与白话文学——1922年的“风景”
7 校园里的真精神——《北大旧事》序
8 不该消失的校园风景——《走近中大》序
9 教育史上的奇迹——阅读南开
10 过去的大学——怀想西南联大
附录二:吴宏聪先生的《向母校告别》及相关照片
附录三:向母校告别(吴宏聪)
照例是周末回到住处开始翻看之前积累下的书,寻找一些适合当下心境的来看。看到这本大学十讲,自己还是相当怀念大学的点滴,也曾一度思考过关于大学的种种。陈平原生活在北大,在研究大学史之前本已有一定学术成就,故而对大学的研究也是交叉的,不是很系统。但也给读者...
评分照例是周末回到住处开始翻看之前积累下的书,寻找一些适合当下心境的来看。看到这本大学十讲,自己还是相当怀念大学的点滴,也曾一度思考过关于大学的种种。陈平原生活在北大,在研究大学史之前本已有一定学术成就,故而对大学的研究也是交叉的,不是很系统。但也给读者...
评分照例是周末回到住处开始翻看之前积累下的书,寻找一些适合当下心境的来看。看到这本大学十讲,自己还是相当怀念大学的点滴,也曾一度思考过关于大学的种种。陈平原生活在北大,在研究大学史之前本已有一定学术成就,故而对大学的研究也是交叉的,不是很系统。但也给读者...
评分照例是周末回到住处开始翻看之前积累下的书,寻找一些适合当下心境的来看。看到这本大学十讲,自己还是相当怀念大学的点滴,也曾一度思考过关于大学的种种。陈平原生活在北大,在研究大学史之前本已有一定学术成就,故而对大学的研究也是交叉的,不是很系统。但也给读者...
评分照例是周末回到住处开始翻看之前积累下的书,寻找一些适合当下心境的来看。看到这本大学十讲,自己还是相当怀念大学的点滴,也曾一度思考过关于大学的种种。陈平原生活在北大,在研究大学史之前本已有一定学术成就,故而对大学的研究也是交叉的,不是很系统。但也给读者...
有重复的内容,但是有些细节如果不去了解校史直接看会出现误解的问题。
评分陈平原大学系列
评分前几讲关于中国大学的来源、西方制度、书院精神以及新文化(白话)运动详细,关于具体大学的内容单薄,毕竟难以在短短几千字里面介绍完一个大学的内容,但能突出某一重点,例如中央大学的政治性,南开大学的民办实用等等,也能让人有所得。
评分有重复的内容,但是有些细节如果不去了解校史直接看会出现误解的问题。
评分非专业的大学史家写的大学,别有味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