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十年

《三联生活周刊》十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三联书店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
出品人:
页数:430
译者:
出版时间:2005-03-01
价格:2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22301
丛书系列:三联生活周刊文丛
图书标签:
  • 三联生活周刊
  • 三联
  • 传媒
  • 杂志
  • 随笔
  • 文化
  • 纪念
  • 人文
  • 文化观察
  • 十年纪事
  • 媒体变迁
  • 深度报道
  • 中国社会
  • 生活方式
  • 新闻纪实
  • 杂志出版
  • 时代记录
  • 人文关怀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生活》周刊1925年10月11日在上海创办。1926年起由邹韬奋任主编,发行量达到15万份,是极有影响的刊物。当年,邹韬奋在发刊词中说:“本刊的态度是好像每星期乘读者在星期日上午的闲暇,代邀几位好友聚拢来谈谈,没有拘束,避免呆板,力求轻松生动简练雅洁而饶有趣味。”

1995年,时逢邹韬奋先生诞辰100周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继承《生活》的传统,于1月14日恢复出版了《三联生活周刊》。三联书店总编辑董秀玉在这一期的“编辑手记”中说:“今天,我们处于世纪之交的大时代中,这是我们的幸运。如何从老百姓最最平凡的生活故事中,折照出这个时代,反映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新课题,提供人们崭新的生活理念和生活资讯,当是我们最需努力的关键。”

十年里,《三联生活周刊》坚持做新时代发展进程中的忠实记录者,以敏锐姿态反馈新时代、新观念、新潮流,以鲜明个性评论新热点、新人类、新生活,承诺以最快、最丰富、最好看的标准梳理一周新闻。

这本书,是由《三联生活周刊》曾经和现在的参与者们提供的回忆文字,还有一些珍贵的创刊史料。希望这本编辑部故事能让“大家在谈笑风生的空气中欣欣然愉快一番”。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对《三联生活周刊》的点滴回忆与感想/张伯海
一场神经病/沈昌文
期望时代大刊/董秀玉
致董秀玉女士的信/范用

“史前史”的一个小片断/朱正琳
德国记忆/钱钢
向往文化/毕熙东
我的三联生活/陈西林
1993,那些人那些事/杨迎明 刘晓春
随手一翻,找回一段快乐/叶研
见习香港/何志云
那一年,三联的生活很灿烂/季元宏
“生活”漫忆/杨浪
试刊号:封面故事的故事/程赤兵
“做周刊是一项挑战性的工作”/黄艾禾
且做且学,且学且做/杜民
十年一个轮回/唐元弘
……
漫画六幅――为《三联生活周刊》十年而作
王焱 陈曦 李钺 吴洪亮 谢峰 朱德庸

附录:
创刊时期的笔记(1992~1993)/钱钢
北京报刊业发行状况透视
――见习记者作业之报刊发行调查(1993年8月)/黄集伟
北京报刊发售透视
――风习期作业之一(1993年8月)/苗炜
为续刊启动提交的设想(1995年8月)/朱伟

编辑部纪事
《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人员名(1992~2004)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如果你深爱着这本杂志 如果你和这本杂志的历史也是10年 那么 我的力荐不会让你失望 这本书,其实就是10年间,在三联工作过的人(我相信不是全部),每人写上几千字的回忆录 正因为如此,每篇文章都有着不同的风格和主题,不同的记忆片断 我这个看客,是满足这篇评论开头的那两...  

评分

当我看这本书的时候,去周刊的“十年”已三年之久,可书中的人和故事仍旧那么鲜活。在夏天的午后听那些精灵们娓娓道来的回忆,不免叫人心底泛起阵阵涟漪。 我并不是一口气读完它的,而是随着性子,闲起便翻翻。时间久了,便觉得和精灵们都已是相交已久的朋友了。他们每个人都...  

评分

终于有一篇是2008年的了,什么德行…… 若什么时候,技术能发展到一边淋浴,一边将脑电波输出成文,这世界上莫名其妙的博客文字会少很多。 如果这句话在你的眼里几乎等同与一句废话,那是因为我此刻在传说中北京呼啸而来的2~6级地震的瑟瑟冷风中把自己包得像只大虫,于...  

评分

这本书我是在去衡山的路上带的一本书,应该说倒是一本很不错的读物,可能因为时旅行的关系,但是读起来有点困难,不过了解了很多这本周刊背后的故事。也让我对这本周刊有更多的信心。突然想起蔡康永在《今天不读书里》说过,旅行时很多人喜欢带席娟的作品,飞机场里买的最好的...  

评分

习惯了每周买本来看看,首先会从最后翻起看朱德庸的“大家都有病”,然后开始看“好东西”里有什么新颖设计的潮流物,还期望在科技专栏中找到IT新玩意。所以决定看看生活周刊的十年是怎么样的。 原以为三联这么大名号,是直接从解放前创刊出到现在的。读完才知道三联解放后的...  

用户评价

评分

很好,我喜欢的杂志,一直坚持着它的风格

评分

带到了北京,陪伴我以后的路程。

评分

“我给‘圆桌’写的第一篇稿子是‘闷死在网球场上’,他看了以后说,不要那个结尾,写文章不要归纳总结。这句话实在让我如释重负,茅塞顿开。”

评分

朱伟对稿子的要求,李鸿谷做新闻的方法,各路神仙都可汲取营养,尤其是关于码字

评分

让我重温自己的新闻梦想的一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