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之,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专业为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曾在密歇根州立大学任教,后历任康奈尔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华盛顿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
译者简介:
雷颐,著名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学者。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副主编,现为该所研究员。著有《时空游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雷颐自选集》《被延误的现代化》等;译有《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等。
本书的中心是分析胡适在晚清和民国以来的新旧交替与中西激荡中,所产生的痛苦挣扎和无所适从的疏离感。本书虽以胡适为中心,却对傅斯年、徐志摩、丁玲等一批现代知识分子面对现实政治那种进退失据、辞受两难的处境,对传统文化那种爱之痛苦、破之更痛苦的复杂心理,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甚至对家庭、婚姻和爱情的态度,都从思想史、心灵史的角度作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实际上透视了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黄克武先生曾说梁启超的真挚主张是一个被中国发展过程放弃的选择。按照黄先生的历史解读方式,历史充满着偶然性和变数(胡适先生好像也持这种观点,他曾高度评价陈独秀和自己在新文化运动中扮演的角色,认为倘没有此两人,中国的白话文运动将会延后数十年),而中国后来的历史...
评分黄克武先生曾说梁启超的真挚主张是一个被中国发展过程放弃的选择。按照黄先生的历史解读方式,历史充满着偶然性和变数(胡适先生好像也持这种观点,他曾高度评价陈独秀和自己在新文化运动中扮演的角色,认为倘没有此两人,中国的白话文运动将会延后数十年),而中国后来的历史...
评分黄克武先生曾说梁启超的真挚主张是一个被中国发展过程放弃的选择。按照黄先生的历史解读方式,历史充满着偶然性和变数(胡适先生好像也持这种观点,他曾高度评价陈独秀和自己在新文化运动中扮演的角色,认为倘没有此两人,中国的白话文运动将会延后数十年),而中国后来的历史...
评分胡适与鲁迅是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两个大人物。他们都做过教授,也做过官,名字常常与那时风起云涌的革命大潮联系在一起,然而他们却都不是革命党人——胡适从来不赞成暴力革命,鲁迅虽然与左派来往,但和后者在改良思想上也大有一番距离。总体而言,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救国大潮中...
评分黄克武先生曾说梁启超的真挚主张是一个被中国发展过程放弃的选择。按照黄先生的历史解读方式,历史充满着偶然性和变数(胡适先生好像也持这种观点,他曾高度评价陈独秀和自己在新文化运动中扮演的角色,认为倘没有此两人,中国的白话文运动将会延后数十年),而中国后来的历史...
11年冬回国读的。哪里有选择,尽是无奈与彷徨。
评分K825.4/Z719 社科
评分除了偶尔拗口的翻译 我很难想像这样一本书出自一位外国人之手 更难想像出自20多年之前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 作者太关注于从政治角度来透视胡适的犹豫与暧昧 忽视了他作为自由主义者的一面
评分写胡适各种前后矛盾的言论,显得他才是真实的人在思考,而不是伟人之类有关完美的意淫
评分“他在中国社会并无适应感,而是疲倦,并从精神上而不是从理智上对外在事件感到不可理喻。在他的心灵深处,极其失望地意识到没有能使事情更好的选择。这种疏离感第一次深深地既渗入到五四一代的个人生活中,又渗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观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