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本书的论证中除人类学外,还涉及到了语言学、逻辑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历史学、哲学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如事物的命名与分类方式,结构与事件的关系,自然与文化的关系,个体名称与一般名称关系,艺术的形式与内容,历史概念的辨析等等。论述的方式也别具一格,其中哲学的、科学的、艺术的、文学的语言往往交相并用。此外,尽管我们会在本书文句中不时遇到借自控制论、信息论、逻辑代数、结构语言学等学科中的术语,但它绝不是一本具有自然科学风格的人类学著作,而是一本具有哲学意趣的理论人类学专著。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法兰西学院荣誉退休教授,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人类学家,法国结构主义人文学术思潮的主要创始人,以及当初五位“结构主义大师”中今日唯一健在者。
列维-斯特劳斯出生于1908年,青年时代爱好哲学,醉心于卢梭、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嗣后致力于文化人类学研究达50余年之久。20世纪30年代他曾在巴西考察当地土著社会多年。40年代旅美期间钻研英美人类学与结构语言学,陆续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自1959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教授迄今。
序P5 文化人类学:社会结构、神话结构、思维结构、历史结构。正如植物有“野生”和“园植”两大类一样,思维方式也可分为“野性的”(或“野生的”)和“文明的”两大类。野性的思维并非野蛮人的思维,而是一种未驯化状态的思维,以有别于为了产生一种效益而被教化或被驯化的思...
评分在前言中,列维斯特劳斯竟然说,这本书是他根据自己的一些讲稿“随意扩充”而成的,这也太耍无赖了吧。 既然如此,我也就不细究了: 列维在第一章开头引用了许多研究,说原始人虽然知识范围不够宽广,但是在有限的领域内,知识却是极大的丰富,因此得出结论:原始人并不是只认...
评分给五星是因为作者的观点的确不错,当然不一定完全赞同。但本书的整体架构及论证的途径实在是相当复杂,抓住哲学的部分就会很难把握人类学的分析,如果在此想把二者同时说清楚,那还不如去看书了。 似乎本书可以看作作者把结构主义引入人类学的尝试,因此本书涉及太多领...
评分之所以借用波伏瓦的《第二性》作为题目,一方面是因为列维-斯特劳斯笔下的“野性的思维”往往被视为“野蛮人的思维”、“原始人或远古人的思维”,是现代文明的“阴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面对萨特的“存在主义”,以后来者的姿态向其发起挑战,从...
评分(一)关于这本书 斯特劳斯这本《野性的思维》依然是一本读着十分费劲的书,但这种费劲我认为倒不是作者故弄玄虚,而是作者的眼界过于开阔。 法国人的学识修养一向让人佩服,斯特劳斯作为20世纪法国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更是如此。在这本书里,斯特劳斯轻松自如地纵横于考古...
人文学科的目的不在于组成人,而在于分解人。人文学科的式微,预示着对现代人的分解工作的不够,其弊端是某种向恶的原罪的外溢。
评分The Savage Mind by Claude Levi-Strauss.: Commercial Press.
评分很有创意
评分N年前啃过原版.
评分N年前啃过原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