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精)/经典印象小说名作坊》编著者乔治·奥威尔。
《1984(精)/经典印象小说名作坊》内容提要:奥威尔笔下,1984年的英国是一个处于“老大哥”统治之下的极权国家,主人公温斯顿是在国家“真理部”的外围党员,专门从事篡改历史的工作。在工作中,温斯顿逐渐产生了对“老大哥”的怀疑,并同另一外围党员产生感情,成为“思想犯”,在经历了专门负责内部清洗的“仁爱部”的思想改造之后最终成为了坚信2+2=5的“思想纯洁者”。
乔治•奥威尔:
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记者、社会评论家,著名的英语文体家。年轻时做过殖民警察,也参加过西班牙内战,这些经历坚定了他反极权的政治立场。1948年,奥威尔完成了他的传世之作《1984》——世界文坛最著名的反极权政治讽喻小说。
自从一九九零年夏天来美,身不由己一直有国难归。去年十月,有友人约我从华盛顿回北京去讲学,我一口就答应了。 八年中,多少至亲好友一个接一个谢世了。远一些的不说,前年六月,董乐山从北京寄来《汪曾祺悄然归去》的剪报。曾祺和我相知六十多年,九零年夏我离京前曾到他家...
评分奥威尔在书中得出了一个必将到来的悲观结论,我始终不能明白,为什么多数人总是对此视而不见。 我对于1984的看法是:这是一部极为悲观的作品,那种绝望的悲观如同饥饿,寒冷或者肉体的痛楚,你以为用冷漠可以咬牙坚持过去,但结果只是一再证明自己的软弱无力。 造就那种悲观...
评分自从一九九零年夏天来美,身不由己一直有国难归。去年十月,有友人约我从华盛顿回北京去讲学,我一口就答应了。 八年中,多少至亲好友一个接一个谢世了。远一些的不说,前年六月,董乐山从北京寄来《汪曾祺悄然归去》的剪报。曾祺和我相知六十多年,九零年夏我离京前曾到他家...
呕吐感最终还是战胜了恐惧感
评分读到中间还觉得会有同志会站起来打破局面,越往后越觉得这样的现实难以推翻……普罗大众没有了自我和情感,人不再是个体,只是各司其职的细胞,尽心尽力为整个生命体服务着,细胞的生死更替不会对整个生命体产生什么大作用,而老大哥、英社和大洋国会永久地延续下去。绝望……
评分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
评分瑟瑟发抖
评分闻名已久,的确是佳作,但文敏的用词令人不喜。比如三次用“装逼”一词,根本是明显的别字,而且不符合构词法。用网络上的新词翻译早期的文字,总令人感到不快。摩托日记中亦有此译,译笔之匮乏令人担忧。此书的结构出奇的好。451也许模仿的它,然而承转启合,细节精到,想象大胆。社会科学方面的幻想也应该称为科幻。想到V字仇杀队、心理观测者,乃至来自新世界,其实这种类型的小说似乎已被奥氏写完了,只剩下斗智。下面要读一读董乐山的译本,想必风味不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