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历史 郭沫若 政治 明史 中国历史 甲申 明清 明朝
发表于2025-02-16
甲申三百年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郭沫若同志的《甲申三百年祭》,写于一九四四年,是为了纪念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胜利三百周年而写的。这篇文章先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后来在延安和各解放区印成单行本。
伟大领袖毛主席一九四四年在《学习和时局》一文中曾指出:“我党历史上曾经有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全党同志对于这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为鉴戒。”又说:印行这篇文章的目的,“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一本因为被老毛点了名,而红遍全中国的二流历史著作
评分这是我读过最恶心的文章,这种垃圾也能给好评?
评分老郭大概是开影射史学的先河吧,春秋笔法、微言大义什么的,看到网上一些非主流的评论,很有些意思,此人一生是党棍,但的确是最有才的一个,现在那些明晃晃的下三烂真是没法比。
评分郭说的实话倒是:凡打着农民起义旗号的,多半是“假行仁义”,获得支持,推翻旧政,自己称王。老百姓是没有选择的永远被利用,而历史就在不停地重复重复……
评分六十年一甲子,郭沫若写《甲申》的时候正好是明亡后的第五个甲子,也就是说三百年过去了,我们回首三百年前,看看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其实很难推测郭沫若写书的初衷是什么?说蒋是“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寡恩,尚气则急剧失措”的崇祯皇帝,还是说毛是“不好酒色,脱栗粗粝,与其下同甘共苦”知人善用的李自成?郭沫若是想要唱衰国民D还是给他们个提醒?我们都说不好。。自己体会就好了。。
校长的书虽有御用倾向,瑕不掩瑜,所读为文革间所版,开篇毛主席语录紧随主旋律,借李闯以警时人,革命切不可懈怠,文后载有数行,细述重庆付梓情形,嬉笑怒骂,前后较之,盖非文字之过,而人之由欤
评分粗粗读了一回,开头挺认真,因为是老师上课时提起的。看到分析吊树死的主时,甚感单薄,只从正反二面,我想看的上下左右呢?没看到全方位的,当然煤山上的主不是本文的重点。继续看下去,大量引的《明季北略》,就提不大起劲来了。于是越看越快。 很多人说此文是迎合我...
评分该书得到了远在延安的毛泽东的青睐。毛泽东不但在大会小会上多次提到这篇文章,还指示延安的《解放日报》全文转载。随后,又把它作为整风文件印发给解放区的全体干部学习。这篇文章的存在政治意义大于历史意义。
评分该书得到了远在延安的毛泽东的青睐。毛泽东不但在大会小会上多次提到这篇文章,还指示延安的《解放日报》全文转载。随后,又把它作为整风文件印发给解放区的全体干部学习。这篇文章的存在政治意义大于历史意义。
评分杜牧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开篇引述崇祯末年的大饥荒“臣乡延安府,自去岁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其糙类糠皮,味苦而涩,食之仅可延以不死。至十月以后而蓬草尽,则剥树皮以为食,即可稍缓其死...
甲申三百年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