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乡村纠纷与秩序》利用大量的徽州文书,深入探讨了以徽州为代表的明代乡村纠纷及秩序的形成过程和变迁实态,解析当时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结构、宗族结合的展开及徽州特有的佃仆制等问题,复原了当时乡村社会纠纷解决机制和社会秩序形成状况,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明清史学者的研究力作,日本权威学术杂志《史学杂志》、《东洋学报》、《社会经济史研究》均有书评,在我国明清史学界也有广泛影响。
原文刊于《明史研究》(第十二辑),2012年刊,第366-369页。华东师范大学民间记忆与地方文献研究中心(www.clhm.ecnu.edu.cn)“学术资讯”专栏转载。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徽州文书的大量发现,徽学逐渐形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徽州地区丰富的传世文献,既吸引了众多国内研...
评分原文刊于《明史研究》(第十二辑),2012年刊,第366-369页。华东师范大学民间记忆与地方文献研究中心(www.clhm.ecnu.edu.cn)“学术资讯”专栏转载。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徽州文书的大量发现,徽学逐渐形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徽州地区丰富的传世文献,既吸引了众多国内研...
评分原文刊于《明史研究》(第十二辑),2012年刊,第366-369页。华东师范大学民间记忆与地方文献研究中心(www.clhm.ecnu.edu.cn)“学术资讯”专栏转载。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徽州文书的大量发现,徽学逐渐形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徽州地区丰富的传世文献,既吸引了众多国内研...
评分这本书原本是作为法律史的书读的,读完后深感其中法律史的味道并没有那么浓,对于许多制度上的问题并没有诠释得非常清楚,其核心也并非解决一个制度史中的问题,而是明代徽州地区社会变迁这一宏大叙事。 基层社会的纠纷解决,究其本质其实是回应乡土社会权威建构的问题。在明代...
评分原文刊于《明史研究》(第十二辑),2012年刊,第366-369页。华东师范大学民间记忆与地方文献研究中心(www.clhm.ecnu.edu.cn)“学术资讯”专栏转载。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徽州文书的大量发现,徽学逐渐形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徽州地区丰富的传世文献,既吸引了众多国内研...
太多研究宗述跟材料彙編,難以捉摸作者本身的想法意圖和功底...或許是本人太外行,即便如此寫成這樣幾乎都快成為工具書了
评分“老人(值亭老人、里判老人、劝谕老人)制是以同族为中心的乡村社会关系为基盘,与同族、村落或‘众议’进行各种民间调停、相互补充,形成乡村处理纠纷体系”;老人、里长辅助知县实地取证调查(申明亭长);明中后期里甲制与宗族组织的结合;里长坊长、老人、乡约保甲、亲族中间人(乡村秩序维护的多样化与流动性,身份可能重叠);民间调停“排难解纷”与“武断乡里”的两面性。充分利用民间文献,并结合官方文献比较制度规定与实践的异同,很值得学习!
评分内容对于我个人比较有用,尤其是其中所提到的老人制发展。但是如果给我相同的材料,我也是如此分析,就感觉好像没有很多创新,因为我对我自己的水平有了家。
评分因为是在疫情阴影下看,所以觉得这些社会纠纷很没意思。不过还是写得非常细致了。
评分因为是在疫情阴影下看,所以觉得这些社会纠纷很没意思。不过还是写得非常细致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