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第三批判”即《判断力批判》出版于1790年。全书除了序言和一个完整系统的导言外,分为“审美判断力批判”和“目的论判断力批判”。前者又分为审美判断力的“分析论”和“辩证论”(其最后一小节题为“附录:鉴赏的方法论”),后者则分为目的论判断力的“分析论”和“辩证论”及一个计有13节的“附录:目的论判断力的方法论”,加上“对于目的论的总注释”。
这本书展示了康德对于繁复深邃的世界的观察与把握能力,这种能力上升为哲学的超越认识。不同的读者在书里大概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而书本身也不是像那些以“巨大市场”为喻的知识综合,而是各种知识的“根本基础”在碰撞与交渗中完成融合的过程。
评分这书是康德三大批判的最后一本,也是最晚写成。 德国哲学书以晦涩难懂闻名,每分每秒都要紧紧抓住你的注意力,知名代表就是康德和黑格尔;不过话说回来,康德的书虽然句子难懂,部分跟中文蹩脚的翻译应该不无关系,虽然不能因此抹煞译者们的辛劳与智慧,部分也是因为哲学家论...
评分 评分Aesthetic这个名称是鲍姆嘉通于1750年提出来的,“Aesthetic”一词来自希腊文,当时Aesthetic这个词还没有被定义为“美学”,意思是“感知学”或者“感性学”。当鲍姆嘉通破天荒的把美的研究从理性学的角度转移到感性学上时,“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就被建立起来了。直到后来...
评分导言 IV:判断力作为一种先天立法能力 康德在本节中首先区分一般判断力为规定性和反思性的判断力。规定性的判断力就是把特殊归摄于普遍先验规律的判断力;是规则已经由知性给予后,使在自然中的特殊从属于普遍之下的能力, 其本身不再需要其他原则或是原则由知性给予后,使特殊...
11年修张老师的课后,生吞活剥地读了一遍,但说实话,没有读懂,迄今书上还有密密麻麻的问号。还是觉得李秋零先生的译本更好。
评分三大批判之一
评分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
评分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
评分过去一直有种误解,认为康德是知识论领域中的,现在自然科学的立场上,二元的看待审美诸问题。其实,他早在《纯粹理性批判里》就不再把对象之存有当作纯粹孤单的存有,类比的关联性阐述已经有生存论的因素了。《判断力批判》里更是把鉴赏判断和知识做了明确的区分,只不过相对于艺术来说,他把德行的地位看得更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