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上卷)

逻辑学(上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黑格尔
出品人:
页数:420
译者:杨一之
出版时间:2001-01
价格:1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011457
丛书系列: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
图书标签:
  • 黑格尔
  • 哲学
  • 逻辑学
  • 西方哲学
  • 逻辑
  • 德国古典哲学
  • 德国
  • 商务印书馆
  • 逻辑学
  • 哲学
  • 思维训练
  • 推理
  • 批判性思维
  • 形式逻辑
  • 论证
  • 思维导图
  • 认知科学
  • 学术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逻辑学(上),ISBN:9787100011457,作者:(德)黑格尔著;杨一之译

作者简介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德国最伟大哲学家之一。是德国哲学中由康德启始的德国古典哲学运动巅峰,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

1770年8月27日生在德国符腾堡公国首府斯图加特一个官吏家庭。

1780年起就读于该城文科中学,1788年10月去图宾根神学院学习,主修神学和哲学。

1793年─1796年在瑞士伯尔尼一贵族家中担任家庭教师,1797年末─1800年在法兰克福一个贵族家庭里担任家庭教师。

1800年到耶拿,与谢林共同创办《哲学评论》杂志。次年成为耶拿大学编外讲师,四年之后成为副教授。

1807年出版他的第一部著作《精神现象学》。

1808至1816年,他在纽伦堡当了八年的中学校长。在此期间完成了《逻辑学》(简称大逻辑)。

1816~1817年任海德堡大学哲学教授。

1817年,出版《哲学全书》,完成了他的哲学体系。

1818年后任柏林大学哲学教授,并于1829年当选柏林大学校长,1821年出版《法哲学原理》。

1829年,黑格尔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校长和政府代表,1831年死于霍乱。他在柏林大学的讲稿死后被整理为《哲学史讲演录》、《美学讲演录》和《宗教哲学讲演录》。

本书通称“大逻辑”,以别于《哲学全书》中的第一部分“逻辑学”,即通称的“小逻辑”。黑格尔编著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逻辑学(上卷)》共分“有论”、“本质论”和“概念论”三编,前两编合称客观逻辑,分别出版于1812年和1813年,第三编称主观逻辑,出版于1816年。全书三编出版后,黑格尔又着手修订,仅完成了第一编“有论”部分。

黑格尔著作共有三种全集本,即米希勒本,格罗克纳本和拉松本。中译本依拉松本的编例,以“有论”为上卷,“本质论”和“概念论”为下卷。译文亦以拉松本为主要依据,并参考了格罗克纳本。译者撰有长篇后记,附刊于下卷。

目录信息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导论
逻辑的一般概念
逻辑的一般分类
第一部客观逻辑
第一编有论
必须用什么作科学的开端?
有之一般分类
第一部分规定性(质)
第一章有
甲、有
乙、无
丙、变
1.有与无的统一
沣释一有与无在观念中的对立
注释二有与无的统一,同一:表述的缺憾
注释三抽象的孤立
注释四开端的不可思议的性质
2.变的环节:发生与消灭
3.变的扬弃
注释关于扬弃这个名词
第二章实有
甲、实有自身
1.一般实有
2.质
注释质与否定
3.某物
乙、有限
1.某物和一他物
2.规定,状态和界限
3.有限
(一)有限的直接性
(二)限制和应当
注释应当
(三)有限到无限的过渡
丙、无限
1.一般无限物
2.有限物与无限物的相互规定
3.肯定的无限
过渡
注释一无限的进展
注释二唯心论
第三章自为之有
甲、自为之有自身
1.实有与自为之有
2.为一之有
注释为一这个名词是什么?
3.一
乙、一与多
1.在自身那里的一
2.一与空
注释原子论
3.多个的一排斥
注释莱布尼兹的单子论
丙、排斥与吸引
1.一的排除
注释一与多的统一命题
2.吸引的一个一
3.排斥和吸引的关系
注释康德的物质构造出于引力与斥力
第二部分大小(量)
第一章量
第二章定量
第三章量的比率
第三部分尺度
第一章特殊的量
第二章实在的尺度
第三章本质之变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书断断续续看完了。写几点随想。 一,无论作者如何强调他的理论基础多么特别,他仍然是以概念为开端的。因为只有概念才能形成文字,供表达和理解。 二,我认为有和无,内和外,有限和无限,不存在对立关系,这种对立关系是人为理念的对立。你也可以将他们视为互补...

评分

书断断续续看完了。写几点随想。 一,无论作者如何强调他的理论基础多么特别,他仍然是以概念为开端的。因为只有概念才能形成文字,供表达和理解。 二,我认为有和无,内和外,有限和无限,不存在对立关系,这种对立关系是人为理念的对立。你也可以将他们视为互补...

评分

书断断续续看完了。写几点随想。 一,无论作者如何强调他的理论基础多么特别,他仍然是以概念为开端的。因为只有概念才能形成文字,供表达和理解。 二,我认为有和无,内和外,有限和无限,不存在对立关系,这种对立关系是人为理念的对立。你也可以将他们视为互补...

评分

书断断续续看完了。写几点随想。 一,无论作者如何强调他的理论基础多么特别,他仍然是以概念为开端的。因为只有概念才能形成文字,供表达和理解。 二,我认为有和无,内和外,有限和无限,不存在对立关系,这种对立关系是人为理念的对立。你也可以将他们视为互补...

评分

书断断续续看完了。写几点随想。 一,无论作者如何强调他的理论基础多么特别,他仍然是以概念为开端的。因为只有概念才能形成文字,供表达和理解。 二,我认为有和无,内和外,有限和无限,不存在对立关系,这种对立关系是人为理念的对立。你也可以将他们视为互补...

用户评价

评分

如何克服坏的无限?这个问题不仅占据了第一卷的很大篇幅,而且直到今天仍然必须被追问。

评分

79后版

评分

德语sein和dasein在中文里的翻译确实勉为其难。母语中文的人无法分辨“有”和“实有”,甚至“自为之有”。“有”这个字在中文里的意义太含糊,太大了,“存在”是更好的选择,然而sein又并不完全是“存在”,而更偏重于“存在的源始”,它是宇宙未诞生前的“奇点”,然而“奇点”已经孕育着宇宙。所以用“有”和“实有”来译介sein和dasein委实是扭曲了德语的本意。从康德到黑格尔,再到胡塞尔,海德格尔,德语哲学著作的晦涩难懂一半原因是中文译介的偏颇无力。黑格尔探讨“物”的质与量,界限与规定,肯定与否定,尺度和中介,然而他笔下的“物”大多数并非物体,而是抽象的概念,是发生的事情。用中文“物”来翻译da sache也是不顾中文读者对语义理解的做法。

评分

79后版

评分

真的是排在了最难读的书之首,这个世界怎么会存在过像黑格尔这样聪明的人,在他之前和在他之后再也没有这么伟大的逻辑体系。很难用一段的话概括黑格尔如此伟大的思想,只能不断阅读这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