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版本研究

《文選》版本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學齣版社
作者:傅剛
出品人:
頁數:410
译者:
出版時間:2000-9
價格:24.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1046180
叢書系列:國學研究叢刊
圖書標籤:
  • 文選
  • 版本學
  • 文獻學
  • 版本學
  • 目錄學
  • 傅剛
  • 版本
  • 昭明文選
  • 《文選》
  • 版本研究
  • 古代文獻
  • 版本學
  • 文學史
  • 中國古典文學
  • 文本研究
  • 學術研究
  • 古籍研究
  • 文獻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文選>版本研究》對國內外現存各較早的《文選》版本,包括各寫本、抄本、刻本,一一作瞭敘錄,對這些本子作瞭仔細的校勘和考訂,並對這些版本的重要意義,作瞭詳細的說明。在書最後一個部分詳考瞭《文選》李善注的各版本,通過詳盡的校勘和查證,指齣尤刻本與北宋監本不是同一版本;但又經過詳細的考證,證明尤刻本亦非從六傢注中分齣,而是以李善本為底本,又叁據瞭五臣、六臣等版本而成。對《文選》版本的研究,將對以後的全麵整理《文選》,乃至整理漢魏六朝的文獻,提供十分可靠的基礎。

著者簡介

傅剛,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中國古代詩歌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外國語大學客座教授,鄭州大學客座教授,徐州師範大學客座教授,日本東京大學文學部教授,中國颱灣大學中文係客座教授,韓國外國語大學客座教授。兼任中國文選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主要從事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研究。齣版專著有《魏晉南北朝詩歌史論》《(昭明文選)研究》《(文選)版本研究》《漢魏六朝文學與文獻論稿》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曆代《文選》版本著錄匯考
第一節 史誌著錄的《文選》版本
第二節 官修目錄中的《文選》版本
第三節 傢藏目錄中的《文選》版本
一、宋代傢藏目錄中的《文選》版本
二、明代傢藏目錄中的《文選》版本
三、清代傢藏目錄中的《文選》版本
四、近現代傢藏目錄中的《文選》版本
第四節 《文選》版本在明清的存藏和流傳
一、《文選》版本在明代的存藏和流傳
二、《文選》版本在清代的存藏和流傳
第五節 《文選》學史
一、隋唐至明清的《文選》學研究
二、20世紀《文選》學研究
第二章《文選》版本敘錄
第一節 寫本
一、永隆本《西京賦》(伯2527號,伯2528號)
二、東方曼倩《答客難》和揚子雲《解嘲》(伯2527號)
三、瀋休文《恩倖傳論》至範蔚宗《光武紀贊》殘捲(伯2525號)
四、任彥異《王文憲集序》(伯2542號)
五、王仲寶《褚淵碑文》(伯3345號)
六、陸士衡《演連珠》(伯2493號)
七、王元長《三月三日麯水詩序》(伯2707號,伯2543號)
八、謝靈運《會吟行》及樂府八首(伯2554號)
九、李蕭遠《運命論》(伯2645號)
十、顔延年《陽給事誄》(伯3778號,斯5763號)
十一、陸佐公《石闕銘》(伯5036號)
十二、王仲宣《登樓賦》(伯3480號)
十三、成公子安《嘯賦》(斯3663號)
十四、左太衝《吳都賦》(ⅡX01502)
十五、《文選序》(吐魯番寫本)
十六、《文選集注》
第二節抄本
一、古抄《文選》殘二十一捲
二、古抄《文選》捲七
三、九條傢本
四、觀智院本《文選》捲第二十六
五、三條傢本《五臣注文選》捲第二十
第三節 刻本
一、李善注本
二、五臣注本
三、六傢本
四、六臣本
第三章《文選》版本考論
第一節 國內藏本研究
一、論李善注《文選》版本
二、《文選》李善注原貌考論
三、永隆本《西京賦》非盡齣李善本說
四、關於現存幾種五臣注《文選》
五、關於近代發現的日本古抄無注三十捲本《文選》
六、《文選》三十九類說考辨
七、從《文選序》幾種寫、抄本推論其原貌
八、《文選》敦煌寫本研究
第二節 國外藏本研究
一、《文選集注》的發現、流傳與整理
二、日本猿投神社藏《文選》古寫本研究
三、日本宮內廳藏《文選》古寫本捲二研究
四、據日本現存寫抄本討論刻本前的《文選》麵貌兼論寫本與刻本的關係
五、俄藏敦煌寫本φ242號《文選注》發覆
六、論韓國奎章閣本《文選》的文獻價值
附錄
論《文選》所收陸機《挽歌》三首兼論宋本《樂府詩集》《陸士衡集》的
編輯與《文選》的關係
一、陸機《挽歌》原貌
二、《樂府詩集》的編輯與《文選》的關係
三、《陸士衡集》的編輯與《文選》的關係
四、從《挽歌》三首異文看《文選》早期版本情況
日本宮內廳藏九條本《文選》研究
一、九條本概貌
二、九條本研究概說
三、九條本旁注引用《文選集注》的價值
四、九條本同於李善本(尤刻)之討論
九條本與《文選集注》及相關刻本校記
主要參考文獻
主要人名索引
主要書名索引
主要詞語索引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讀起來還有點小激動呢,隻是重復內容有些多

评分

具體觀點結論當然絕非毫無可議之處,於我而言,這本書最好的地方是充分展示齣瞭一部經典傳世文獻在曆史中是怎樣一路被塑造著,伴隨著各種各樣的曆史變化,最終成為今天這(幾)個樣子。換言之,作者考察過的這些《文選》是同一部書嗎?是,也不是。印刷術産生刻本,真是古代文獻經曆的一次革命,其關鍵性大概類似於漢字演變階段中所謂的“隸變”吧。我們今天看到的絕大部分傳世文獻,其實都是“隸變”之後的“楷行草”,之前的“甲骨”“篆籀”究竟是什麼樣子,大部分真相恐怕永遠也無從得知瞭吧。想一想,真的是挺感慨呢。

评分

材料翔實,做文獻的,果然是找到的東西越多越有力啊

评分

太過自信瞭,雖然說是調查版本比較多的一位,但實物之間仍然存在很多空白點,基本上都被掩飾瞭,校勘也比較單一,沒有發揮齣極緻。傅剛確實像個做研究的,非常喜歡去辨彆前人哪怕細微的問題,然後說是錯誤——即使有些時候他也在誤解,如果一本書也有關鍵詞,我覺得用“錯誤”很閤適。

评分

讀起來還有點小激動呢,隻是重復內容有些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