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版本研究

《文选》版本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傅刚
出品人:
页数:410
译者:
出版时间:2000-9
价格:24.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046180
丛书系列:国学研究丛刊
图书标签:
  • 文选
  • 版本学
  • 文献学
  • 版本學
  • 目录学
  • 傅刚
  • 版本
  • 昭明文选
  • 《文选》
  • 版本研究
  • 古代文献
  • 版本学
  • 文学史
  • 中国古典文学
  • 文本研究
  • 学术研究
  • 古籍研究
  • 文献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文选>版本研究》对国内外现存各较早的《文选》版本,包括各写本、抄本、刻本,一一作了叙录,对这些本子作了仔细的校勘和考订,并对这些版本的重要意义,作了详细的说明。在书最后一个部分详考了《文选》李善注的各版本,通过详尽的校勘和查证,指出尤刻本与北宋监本不是同一版本;但又经过详细的考证,证明尤刻本亦非从六家注中分出,而是以李善本为底本,又叁据了五臣、六臣等版本而成。对《文选》版本的研究,将对以後的全面整理《文选》,乃至整理汉魏六朝的文献,提供十分可靠的基础。

作者简介

傅刚,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郑州大学客座教授,徐州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教授,中国台湾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韩国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兼任中国文选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从事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出版专著有《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论》《(昭明文选)研究》《(文选)版本研究》《汉魏六朝文学与文献论稿》等。

目录信息

第一章历代《文选》版本著录汇考
第一节 史志著录的《文选》版本
第二节 官修目录中的《文选》版本
第三节 家藏目录中的《文选》版本
一、宋代家藏目录中的《文选》版本
二、明代家藏目录中的《文选》版本
三、清代家藏目录中的《文选》版本
四、近现代家藏目录中的《文选》版本
第四节 《文选》版本在明清的存藏和流传
一、《文选》版本在明代的存藏和流传
二、《文选》版本在清代的存藏和流传
第五节 《文选》学史
一、隋唐至明清的《文选》学研究
二、20世纪《文选》学研究
第二章《文选》版本叙录
第一节 写本
一、永隆本《西京赋》(伯2527号,伯2528号)
二、东方曼倩《答客难》和扬子云《解嘲》(伯2527号)
三、沈休文《恩倖传论》至范蔚宗《光武纪赞》残卷(伯2525号)
四、任彦异《王文宪集序》(伯2542号)
五、王仲宝《褚渊碑文》(伯3345号)
六、陆士衡《演连珠》(伯2493号)
七、王元长《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伯2707号,伯2543号)
八、谢灵运《会吟行》及乐府八首(伯2554号)
九、李萧远《运命论》(伯2645号)
十、颜延年《阳给事诔》(伯3778号,斯5763号)
十一、陆佐公《石阙铭》(伯5036号)
十二、王仲宣《登楼赋》(伯3480号)
十三、成公子安《啸赋》(斯3663号)
十四、左太冲《吴都赋》(ⅡX01502)
十五、《文选序》(吐鲁番写本)
十六、《文选集注》
第二节抄本
一、古抄《文选》残二十一卷
二、古抄《文选》卷七
三、九条家本
四、观智院本《文选》卷第二十六
五、三条家本《五臣注文选》卷第二十
第三节 刻本
一、李善注本
二、五臣注本
三、六家本
四、六臣本
第三章《文选》版本考论
第一节 国内藏本研究
一、论李善注《文选》版本
二、《文选》李善注原貌考论
三、永隆本《西京赋》非尽出李善本说
四、关于现存几种五臣注《文选》
五、关于近代发现的日本古抄无注三十卷本《文选》
六、《文选》三十九类说考辨
七、从《文选序》几种写、抄本推论其原貌
八、《文选》敦煌写本研究
第二节 国外藏本研究
一、《文选集注》的发现、流传与整理
二、日本猿投神社藏《文选》古写本研究
三、日本宫内厅藏《文选》古写本卷二研究
四、据日本现存写抄本讨论刻本前的《文选》面貌兼论写本与刻本的关系
五、俄藏敦煌写本φ242号《文选注》发覆
六、论韩国奎章阁本《文选》的文献价值
附录
论《文选》所收陆机《挽歌》三首兼论宋本《乐府诗集》《陆士衡集》的
编辑与《文选》的关系
一、陆机《挽歌》原貌
二、《乐府诗集》的编辑与《文选》的关系
三、《陆士衡集》的编辑与《文选》的关系
四、从《挽歌》三首异文看《文选》早期版本情况
日本宫内厅藏九条本《文选》研究
一、九条本概貌
二、九条本研究概说
三、九条本旁注引用《文选集注》的价值
四、九条本同于李善本(尤刻)之讨论
九条本与《文选集注》及相关刻本校记
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人名索引
主要书名索引
主要词语索引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具体观点结论当然绝非毫无可议之处,于我而言,这本书最好的地方是充分展示出了一部经典传世文献在历史中是怎样一路被塑造着,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历史变化,最终成为今天这(几)个样子。换言之,作者考察过的这些《文选》是同一部书吗?是,也不是。印刷术产生刻本,真是古代文献经历的一次革命,其关键性大概类似于汉字演变阶段中所谓的“隶变”吧。我们今天看到的绝大部分传世文献,其实都是“隶变”之后的“楷行草”,之前的“甲骨”“篆籀”究竟是什么样子,大部分真相恐怕永远也无从得知了吧。想一想,真的是挺感慨呢。

评分

老师说,冷泉家不给看,说一定要对京都市或冷泉家的人有贡献才给看,我和他们说,要是我写出论文来,不就是给冷泉家做贡献么。哈哈哈哈。

评分

材料翔实,做文献的,果然是找到的东西越多越有力啊

评分

傅刚的研究确实很精湛,比较有力地反驳了李善注从六臣本析出的原有结论,但同时也明确提出,尤刻本再往上追溯,就会很危险了,不宜冒然下结论。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结论,但其实还是靠新文献的问世,未必最为精彩。倒是对汲古阁本的判断比较给人启发。从曹道衡先生的序言来看,汲古阁本是胡克家本之前更流行的一种,但傅刚比较新颖地论证,汲古阁本其实“刊印李善注,却主要参以五臣注、六臣注校改”,所以“与哪一系统也挨不上”,是种百衲衣。这就跳出了一定要将其归入某个系统的老路,可见作者思维之活络。

评分

老师说,冷泉家不给看,说一定要对京都市或冷泉家的人有贡献才给看,我和他们说,要是我写出论文来,不就是给冷泉家做贡献么。哈哈哈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