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度化儒傢及其解體

製度化儒傢及其解體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作者:乾春鬆
出品人:
頁數:408
译者:
出版時間:2012-4
價格:5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0151243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儒學
  • 思想史
  • 乾春鬆
  • 政治哲學
  • 儒傢
  • 國學
  • 近代史
  • 中國
  • 儒傢
  • 製度化
  • 思想史
  • 中國哲學
  • 近代史
  • 社會變遷
  • 文化研究
  • 學術史
  • 曆史學
  • 解體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從社會史和知識社會學的視角來審視儒傢在中國傳統社會中的角色,及其嚮現代社會轉型過程中的曆史命運。作者以儒傢經典的經學化、孔子的聖人化、儒傢的教育選舉製度和政治法律製度的儒傢化來界定製度化儒傢的基本形態。通過對科舉製度的廢除、現代法律製度和政治製度的建立、新的觀念體係的形成等過程的分析,揭示製度化儒傢在國內社會矛盾和西方文明的全麵挑戰麵前,如何逐步失去瞭對於中國社會的控製力,從而使我們對儒傢的近代命運有一種更為深入的瞭解。此次修訂,進行瞭重大調整,將比初版具有更大的解釋空間。

著者簡介

乾春鬆,1965年生,浙江紹興人,哲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中華孔子學會秘書長。主要從事儒傢思想和近現代思想文化研究。著作有《製度儒學》、《重迴王道——儒傢與世界秩序》、《超越激進與保守》等。

圖書目錄

導言儒傢的製度化與製度儒傢化的互動:
製度化儒傢的基本結構和近代命運
1製度、製度化、權力與意識形態
2從權力和真理的互動看儒傢的製度化
3儒傢製度化的基本形態
4製度化儒傢的解體
第一章製度的儒傢化
一、王權與天下國傢:儒傢製度化與傳統國傢閤法性建構
1天命轉移與“湯武革命”
2君權至上及其限製
二、禮法閤治:製度儒傢化與傳統社會秩序的建構
1依禮而治:儒傢製度的基礎
2禮法閤治:政治法律製度的儒傢化
三、儒學與中國地方社會秩序
1傢族製度與儒傢倫理
2社會秩序的二重建構:傢族與官府
3紳士:官民之間的中介
第二章儒傢的製度化
一、經典與經學
1五經博士的設立
2經典詮釋與政治
3通經緻用:經學與製度
二、孔子的聖人化
1聖人與素王
2孔廟及其從祀製度
三、學校製度、選舉製度和儒傢學說傳播的製度化
1官學和私學:以傳播儒傢經典為核心的學校製度
2以儒傢價值為本的詮選製度的形成和發展
3科舉製:製度化儒傢的樞紐
第三章中國的價值觀危機與儒傢觀念體係的崩解
一、中體西用:突破舊的製度框架的角度
二、托古改製和經學的沒落
三、中國在世界中:作為儒傢世界體係的天朝模式的解體
1從“夷夏之辨”到中國與世界
2誰擁有真理:洋教和孔教、傳教士和儒生
第四章難以維持的秩序:儒傢製度體係的危機
一、地方勢力的崛起對儒傢秩序的衝擊
二、科舉的衰落和儒傢權力之途的堵塞
1人口、財政危機和科舉的沒落
2科舉的形式化及其與儒傢精神的疏離
3求道和學藝:科舉與現代教育之矛盾
三、報紙、雜誌等公眾媒介的發展和知識傳播的新途徑
1中國報刊的政論傾嚮對於政治體製的衝擊
2公眾媒體對儒傢知識傳播體係的衝擊
四、日常生活中的儒學危機:社會習俗和觀念的變化對於製度化
儒傢的顛覆
1剪發辮和閤法性危機
2洋貨和洋學
3新禮儀和新秩序
第五章清末新政和製度化儒傢的解體
一、新政:國傢根本製度與儒傢的分離
1廢除科舉:製度化儒傢之核心製度的解體
2從書院到新學堂:儒傢傳播係統的中斷
二、立憲和新法律:儒傢觀念在新製度中的退場
1仿行憲政和儒傢與中國政治製度的分離
2禮法分離:新法律對儒傢秩序體係的顛覆
第六章儒傢承載群體的喪失:紳士的分化和轉型
一、從士到知識分子
二、學生和留學生
三、紳士階層的分化和軍人勢力的中心化
四、紳商:新的社會勢力
五、鄉村秩序中儒傢的危機
第七章後製度化時期儒傢的命運
一、“新”製度與“舊”儒傢
二、儒傢命運的轉摺:後閤法性時代的儒傢製度化重建
1軍閥和尊孔:民國初年政治風潮中的儒學
2康有為、陳煥章和孔教會:儒傢重建製度化的路徑探索
3陳煥章的孔教理論構想與實踐
三、打倒孔傢店:一種非此即彼式的決裂
結語尋求新生:儒傢在現代中國的意義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再版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儒学与中国制度模式 《制度化儒家及其解体》修订版序 干春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00年前,武昌起义后,在全国22个省中,竟然有17个宣布独立,然后这些只了解现代政治皮毛的都督们,认为美国的建立最初也是因为十三州宣布独立,然后建立联邦,所以中国适可以仿而效之,建...  

評分

儒学与中国制度模式 《制度化儒家及其解体》修订版序 干春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00年前,武昌起义后,在全国22个省中,竟然有17个宣布独立,然后这些只了解现代政治皮毛的都督们,认为美国的建立最初也是因为十三州宣布独立,然后建立联邦,所以中国适可以仿而效之,建...  

評分

評分

1、祀孔与儒家之间的关系,它们是平等的吗? 2、孔子与儒家文化的关系,孔子等于儒家文化,祀孔等于儒家文化? 3、学术史回顾没有做到位,应该加上儒家文化的一些书籍内容 “儒家的制度化”有许多形式,包括孔子的圣王化、儒家文献的经学化、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选举制度、儒生...

用戶評價

评分

製度化的儒傢(以及儒傢的製度化)的視角非常有意思,康有為研究的語境準備,可與丁耘論文《康有為:在十九與二十世紀之間》對照。

评分

聖道韆古,於斯為衰。儒門淡薄,收拾不住!

评分

沒有想象中的好,所謂的“知識社會學”標簽下多是曆史製度主義進路的碎片(確實有一點直接引用過多),但為作者後來的工作奠定瞭基礎,幾個關鍵的論題(中國法律傳統的“以儒入法”、儒傢經典的解釋受到的政治化影響、官製與科舉對維係儒傢生存的重要作用、清末人口財政危機對儒傢倫理解體的影響、康有為等人建立“孔教會”的努力等等)顯示齣瞭眼光。作為博士論文當然非常好,但作為專著還是有一些“硬傷”:前兩章試圖區分“製度的儒傢化”與“儒傢的製度化”並不明確,而且多是對後果的分析而非對形成動力的解讀;沒能為儒傢學說委麯求全進入中國政治做齣整體性的規範評價;真理、知識分子與政治之間的關係論題明顯受到福柯影響,但理論上還是太弱瞭;讀下來讓我感覺作者對儒傢復興的期待隻是wishful nostalgia。遺憾,但還是推薦。

评分

將儒學放置於社會曆史的動態發展過程中考察,而非將其視為一種純粹的思辨的哲學,這種治學理念非常正確,矯正瞭哲學係習慣空談玄理的弊病,重視儒學與中國傳統政治、社會的雙嚮互動。五星好評!

评分

將儒傢思想和製度聯係起來考察是非常有啓發的視角。前兩章講製度化有些簡略。或許更根本的問題是,就中國最早的國傢製度構建而言(商周時期),儒傢是來源於國傢製度並且依附於製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