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學》主要內容簡介:亞裏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是古希臘的偉大思想傢。馬剋思主義經典作者稱道亞裏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傢中“最博學的人”。他研究瞭哲學、邏輯學、心理學、自然科學、曆史、政治學、倫理學、美學等問題。他在“形而上學”這一著作中敘述瞭自己的哲學體係。《形而上學》除譯文外,附有章節分析、索引和參考書目,以供研習哲學與哲學史者以及研究希臘學術與西方學術史者之查考。
亚里士多德在本书中从本体论角度重点批判了柏拉图理念说与毕德哥拉斯学派的数论,厘清了哲学的基本问题,追问何为“是”,何为“一”,可以看成是亚里士多德哲学建立的基石,即回答了何为哲学和哲学何为两个根本问题。(注:由于输入法,重音有错误处,还请自行查对) 一、希腊...
評分哲学史让我了解,仅仅知道一个人、一种哲学说了什么是不够的,一个学说只是一个答案,其言外还有它所面对的问题,它的论据或者说来源,以及其更深的蕴意。今天,我就是出于这点考虑,考察一下亚里士多德“四因说”的来源。 简单回顾一下“四因说”的问题和作为答案的内容: ...
評分在《范畴篇》中亚氏明确了第一实体是个体,如这个人,那匹马,而这个人的种「人」或属「动物」则为第二实体。 亚氏给出了他的原因: 如果没有第一实体,也就是个别的人,那么也就不会有第二实体;同样,不是实体的其它范畴也需要第一实体才能存在。 “Everything that is not a...
評分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去世两个多世纪之后,“Metaphysic”一词方才出现。众所周知,后人编亚里士多德手稿时,编完《物理学》一书,便着手有关第一哲学手稿的编撰工作。由于手稿是亚里士多德在不同时期写就的,而且亚里士多德本人也并没有给有关第一哲学的这些手稿...
評分Book I(Α), Ch.1-2; Book XII(Λ), Ch.6-10 一如既往Joe Sachs翻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两个tutor一个再喜欢不过,一个觉得这个翻译不是英文,读不通,不推荐学生使用。 反正是不是流畅的英文我也读不出来,意思接近原文就好了。本身文本已经够难读懂了,在加上译者自身...
苗力田的譯本讀的雲裏霧裏。這個吳譯本讀得津津有味,不過讀得很慢。讀的時候,不停地在驅趕雜念:我讀這些到底是要乾什麼。。。這個譯本,每捲的題解很有助益,附錄中的全書大綱也是化繁為簡。有時候我也在想,作為翻譯哲學作品,是不是用較久遠的一點的文體更能有陌生感,就像讀英文版會覺得更明晰一樣。苗的譯本完全的現代文,讀的反而不明白在說什麼。。。同樣的,讓我想到藍公武的《純批》。。。
评分人類巔峰。 (A) 希哲各派思想,讀得最敞快,有共礎。但此處略及畢派〈元一〉已顯聱詰之感 (Δ) 詞類集釋。你就是神 (Ζ) 本體論巔峰,亞的絕對領域,我不碰瞭 另餘的,矛盾律排中律變相抵達〈絕對〉。什麼是本體?本體就是物質與通式,是“這個如此”。名學辯難過於煩繁,不再讀亞的名學瞭。 總說,潛在[物]因由[動]因成實現之[式]因,即[極]因,此變動之要法。 在時間盡頭,一端是[原動]神,另端是隱德萊希。
评分讀得痛苦死瞭,但是收獲也最大,不愧是西方學術的綱領性經典。讀第一哲學是關於實是的學問時,因為混淆於柏拉圖的“理念世界”,死活讀不明白,讀到最後兩章纔曉得,亞裏士多德隻承認一個世界,那最高實是就在“第一天”中。亞氏因此把老師的玄想重新拉進現實世界,極度強調經驗研究的重要性,一掃詩人氣味。另一個重要貢獻就是強調動態發展觀,區分“四因”之後,動因和極因都是強調綫性發展,趨嚮至善。潛能/實現/完全實現的序列顯示瞭希臘人聚焦外在世界的強烈興趣。他的“宇宙唯一”,“偶然不可能成為學問”,以及“綫性時間觀”構成西方文明鮮明特徵,直到今天還是無數學者對話的對象——哪怕你要拆房子,也得知道房子原先蓋什麼樣吧?
评分於是,宇宙自然與諸天就依存於這樣一個原理。而我們俯仰於這樣的宇宙之間,樂此最好的生命,雖其為歡愉也甚促(宇宙長存,此樂與此理長存;而吾人不能長在此世間),然其為實現者既所同然,則其為樂也亦同。吾人由此所稟受之活動與實現,以為覺醒,以為視聽,以為意想,遂無往而不盎然自適,迨其稍就安息,又以為希望,以為迴憶,亦無不悠然自得。而以純理為活動與實現者尤佳,思想必緻想於事物之最佳最高者,由此所啓之思想方為嘉想。思想與所想者相接觸,相參與,而兩者循閤於一體。凡能受緻理知對象之怎是者,纔得其為理性。於思想活動之頃間亦正思想持獲其所想對象之頃間。是以思想<理性>所涵若雲容受神明,毋寜謂秉持神明,故默想<神思>為唯一勝業,其為樂與為善,達到瞭最高境界。生命與無盡延續以至永恒時空悉屬至善而永生的實是這唯一的神。
评分於是,宇宙自然與諸天就依存於這樣一個原理。而我們俯仰於這樣的宇宙之間,樂此最好的生命,雖其為歡愉也甚促(宇宙長存,此樂與此理長存;而吾人不能長在此世間),然其為實現者既所同然,則其為樂也亦同。吾人由此所稟受之活動與實現,以為覺醒,以為視聽,以為意想,遂無往而不盎然自適,迨其稍就安息,又以為希望,以為迴憶,亦無不悠然自得。而以純理為活動與實現者尤佳,思想必緻想於事物之最佳最高者,由此所啓之思想方為嘉想。思想與所想者相接觸,相參與,而兩者循閤於一體。凡能受緻理知對象之怎是者,纔得其為理性。於思想活動之頃間亦正思想持獲其所想對象之頃間。是以思想<理性>所涵若雲容受神明,毋寜謂秉持神明,故默想<神思>為唯一勝業,其為樂與為善,達到瞭最高境界。生命與無盡延續以至永恒時空悉屬至善而永生的實是這唯一的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