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第六版曾于2006年以《发现社会之旅》的书名出过中译本。本书为同一译者根据最新版本修订的新译本。全书以人物为主线,勾画了二百多年来西方社会学思想与实践的发展历程,不仅阐述了各个经典传统的发展,还讨论了当代理论的各种发展方向。作者叙述人物生平,往往着墨不多而有传神之处。评述各派思想,多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及知识潮流,溯其源头,追其余脉,使对各种思想潮流的介绍既简洁又深入。 使读者不仅能全面了解每一位思想家的思想,还能在宏观的历史背景下把握西方社会学思想的整体脉络。
发现社会,但社会在何方? 以前读过,书翻译的很好,怎么说呢,就是很有味道。值得回味。对社会学的人头及其思想介绍很到位。 看过英文原版,只可惜是删节的。
评分以前看翻译的理论书籍,觉得很是难懂。语言繁复,定语超多,结构复杂,读得很累。但是读这本书大部分时候却感觉很轻松。翻译得不错。提供了一个学习社会学的导读。我一开始看《社会学的想象力》,感觉有点难读,放下了。但是看了这本书后,我突然又有了重读《社会学的想象力》...
评分以前看翻译的理论书籍,觉得很是难懂。语言繁复,定语超多,结构复杂,读得很累。但是读这本书大部分时候却感觉很轻松。翻译得不错。提供了一个学习社会学的导读。我一开始看《社会学的想象力》,感觉有点难读,放下了。但是看了这本书后,我突然又有了重读《社会学的想象力》...
看了一遍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论,想起我曾经在一个答案里面提到的那句“贫困以及贫困的路径依赖,决定了地区贫困系统的再生产”(纯原创),感觉我就是就是布尔迪厄某个狂热崇拜者死后重生或转世。读书读到拍桌子这可不常见。
评分英文2010第八版中译二版。延续作者入世风格,学院内外兼顾,微宏视角并重。较之旧版,以斯考切波取代福柯和哈贝马斯,凸显全球化问题域,但取宏观政经而非后现代消费等维度。文辞明晰而不乏优美,论述生动且颇具深度,跨专业上佳通识读物。译文耐读,初版诸多错漏消减殆尽
评分托克维尔:美国是一个平等主义社会,但是更是一个重商主义社会,美国农民不是农民而是投机商人,美国人在实用之外邻域的淡漠,忽视了抽象的真理和美学;普遍的单调化,所有惊奇都是在同一层面上。没有那个国家像美国一样如此缺乏思想独立和真正的讨论自由。托克维尔一直认为美国没有穷人,因为他把美国中产阶级当做了农民,其实美国过去和现在一样,穷人都是有的,一般生活在郊区和城镇。要判断一个人的智识严肃程度,只要看其对马克思和尼采的态度--------马克斯 韦伯。原来西方的所有文化本质已经被尼采和马克思讲清楚了。1900后的西方社会发展路线已经被马克思和尼采勾画出来了,老马真正解释的是知识分子的叙述历史角度是反的,少数人的;而尼采的真正的意义是西方的传统的理性仅仅是迷信甚至是一种莫名的蛊惑
评分看了一遍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论,想起我曾经在一个答案里面提到的那句“贫困以及贫困的路径依赖,决定了地区贫困系统的再生产”(纯原创),感觉我就是就是布尔迪厄某个狂热崇拜者死后重生或转世。读书读到拍桌子这可不常见。
评分导言、尼采、弗洛伊德。另回顾托克维尔、韦伯、米德与布迪厄。十分简单、平易近人的叙述,表意清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