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方法论》是德国著名法学家卡尔·拉伦茨的一部重要著作,亦是法学理论方面的一部经典著作。其主要介绍了十九世纪初至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德国的法学理论及方法论。台湾学者陈爱娥女士所译的这版为节略后的学生版,目的是使读者能够从著者宏大的叙述中辨析源流,迅速获得德国法学理论及方法论的印象和梗概。
正如第五版的“法学方法论”,六版也是以节略的“学生版”来发行的。节略的部分是论及历史、批判性部分的前四章,其主要处理十九世纪初到一次大战结束之间,德国的法律理论及方法论。缩简后的陈述始于介绍本世纪初的利益法学及评价法学。该章及继其之后的体系性部分,则未加变更的进入学生版中。
德国法学中的自明之理及其方法论上的进行方式,直到今天仍有很大的部分植基于19世纪的学术上,例如萨维尼,耶林及其后继者的理论。因此,对于深入理解(包括今日的)方法论上的努力者而言,其仍是不可或缺的。学生版主要是为了满足下述读者的要求:他们希望能比较迅速地获得一个梗概,因此有可能被远远“绕道”到19世纪的《法学方法论》篇幅所惊退。全文版及学生版都各有其购买者,由此显示,对两者的需求都存在。
我们经常谈类型化的方法,我写作的时候也尝试着用类型化的方法来研究问题。但究竟什么是类型化的方法? 1. 从前文的分析来看,至少可以在下列意义上使用类型化的方法:在解释某个法条的构成要件时,认为这个构成要件并非概念,而是一种类型。可以将这个方法称之为“概念的类型...
评分到到大码头杭州买的,晦涩晦涩,已经忘了是啥内容,只记得有一句话吸引了我,至于是那句,也忘了。读书买书自然很无耻,但也不过是无耻大法中的第一重。
评分在“法学方法论”缺失与混乱的当代中国,这本书无疑是我们最好的导师!书中对法学方法进行了系统完整的说明与阐述,不仅让我们领略了拉伦茨的大师风范,而且让我们看到了20世纪德国法学的精华。在本书中始终贯穿着“法律解释”与“价值判断”两条主线,其中“价值判断”更具有...
评分零 法哲学、法理学及法学方法论上所探讨之问题包括哪些(问题域)?这些问题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的? 1. 在制定法之外,是否存在超越法律的法?(第4页、第29页) 2. 实存与当为的关系如何?能否从实存中得出当为?所谓事物的本质的学说为何?(第13页) 3. 法律适用的本质为何...
评分真•晦涩难懂系列。尤其是第一章的“文献综述”,妥妥的下马威;第二章拉伦茨教授虽开始阐述个人观点,但谈及法学一般特征仍是过于抽象;第三章开始易懂不少,只是德国民法的实例也不怎么帮助理解。总之,囫囵吞枣读过只怀疑自己的智商与理解力。
评分字字珠玑,几乎每一段都可敷衍成一篇言之有货的论文。
评分真是毀了拉倫茨底原著,可惜了 可惜了。
评分这本书整整读了我一个月,但是我可否认,非常棒!!给译者32个赞!
评分还差几十页没读完,匆匆结束第一遍吧,找时间再回炉。翻译得拗口,但细想翻得也并不差,主要是自己水平低,很多地方看得吃力,然后心安理得地都赖在翻译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