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方法论》是德国著名法学家卡尔·拉伦茨的一部重要著作,亦是法学理论方面的一部经典著作。其主要介绍了十九世纪初至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德国的法学理论及方法论。台湾学者陈爱娥女士所译的这版为节略后的学生版,目的是使读者能够从著者宏大的叙述中辨析源流,迅速获得德国法学理论及方法论的印象和梗概。
正如第五版的“法学方法论”,六版也是以节略的“学生版”来发行的。节略的部分是论及历史、批判性部分的前四章,其主要处理十九世纪初到一次大战结束之间,德国的法律理论及方法论。缩简后的陈述始于介绍本世纪初的利益法学及评价法学。该章及继其之后的体系性部分,则未加变更的进入学生版中。
德国法学中的自明之理及其方法论上的进行方式,直到今天仍有很大的部分植基于19世纪的学术上,例如萨维尼,耶林及其后继者的理论。因此,对于深入理解(包括今日的)方法论上的努力者而言,其仍是不可或缺的。学生版主要是为了满足下述读者的要求:他们希望能比较迅速地获得一个梗概,因此有可能被远远“绕道”到19世纪的《法学方法论》篇幅所惊退。全文版及学生版都各有其购买者,由此显示,对两者的需求都存在。
零 法哲学、法理学及法学方法论上所探讨之问题包括哪些(问题域)?这些问题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的? 1. 在制定法之外,是否存在超越法律的法?(第4页、第29页) 2. 实存与当为的关系如何?能否从实存中得出当为?所谓事物的本质的学说为何?(第13页) 3. 法律适用的本质为何...
评分我们常常以为,所谓的法律适用针对的是:对于特定案件事实,某个特定的法规范得否适用。例如几个未成年人外出共同游泳,其中一个人不幸身亡的案件事实,可否适用《侵权责任法》第8条的规定。但是,这只是法律适用的最后一个步骤,法律解释其实早就开始了:案件事实是如何形成的...
评分这本书的翻译实在是太纠结了,虽然我不懂德语,但是西文翻中文时必须拆从句这个常识是知道的。但是作者明显是没有拆,给了中国读者非常郁闷的阅读障碍,加诸多处过于生僻造作的古文语法,导致这本书有着西文的结构和文言的表达——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除此之外这本书是...
评分经典之作,大多有一点点晦涩。初读之下,竟了无兴趣,但经典终究是经典,需要象邓正来先生所言,慢慢来,自有收获在心。
评分这本书的翻译实在是太纠结了,虽然我不懂德语,但是西文翻中文时必须拆从句这个常识是知道的。但是作者明显是没有拆,给了中国读者非常郁闷的阅读障碍,加诸多处过于生僻造作的古文语法,导致这本书有着西文的结构和文言的表达——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除此之外这本书是...
读的最辛苦的学术书,也可能是工作了,用了四个月时间才读完,收获不小,不推荐非法学专业读(没用)。
评分作为一个不合格的法律专业生 这本书实在太厚重了 不推荐非专业法律爱好者阅读
评分还差几十页没读完,匆匆结束第一遍吧,找时间再回炉。翻译得拗口,但细想翻得也并不差,主要是自己水平低,很多地方看得吃力,然后心安理得地都赖在翻译上。
评分一看就知道很有道理,可是我几乎啥也没看懂,结构是西方的,用语有不少是文言文的……翻译你是不是脑子里有坑啊(后来我发现这本是直接把台湾版的翻成了简体字而已
评分瑕瑜互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