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方法论

法学方法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德]拉伦茨
出品人:
页数:386
译者:陈爱娥
出版时间:2003-10
价格:43.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037297
丛书系列:法学译丛
图书标签:
  • 法学
  • 法学方法论
  • 拉伦茨
  • 法理学
  • 法律
  • 方法论
  • 法学方法
  • 法理
  • 法学
  • 方法论
  • 法律研究
  • 法律思维
  • 法律逻辑
  • 司法实践
  • 法律推理
  • 学术著作
  • 理论探讨
  • 法律体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法学方法论》是德国著名法学家卡尔·拉伦茨的一部重要著作,亦是法学理论方面的一部经典著作。其主要介绍了十九世纪初至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德国的法学理论及方法论。台湾学者陈爱娥女士所译的这版为节略后的学生版,目的是使读者能够从著者宏大的叙述中辨析源流,迅速获得德国法学理论及方法论的印象和梗概。

正如第五版的“法学方法论”,六版也是以节略的“学生版”来发行的。节略的部分是论及历史、批判性部分的前四章,其主要处理十九世纪初到一次大战结束之间,德国的法律理论及方法论。缩简后的陈述始于介绍本世纪初的利益法学及评价法学。该章及继其之后的体系性部分,则未加变更的进入学生版中。

德国法学中的自明之理及其方法论上的进行方式,直到今天仍有很大的部分植基于19世纪的学术上,例如萨维尼,耶林及其后继者的理论。因此,对于深入理解(包括今日的)方法论上的努力者而言,其仍是不可或缺的。学生版主要是为了满足下述读者的要求:他们希望能比较迅速地获得一个梗概,因此有可能被远远“绕道”到19世纪的《法学方法论》篇幅所惊退。全文版及学生版都各有其购买者,由此显示,对两者的需求都存在。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学生版序
《法学方法论》导读――代译序
引论
第一章现代方法上的论辩
第一节由“利益法学”到“评价法学”
第二节关于超越法律之评价标准的问题
第三节规范的内涵及事实的结构
第四节寻求正当的个案裁判
第五节类观点学与论证程序
第六节法律拘束与涵摄模型
第七节关于体系的问题
第八节法哲学上关于正义的讨论
第二章导论:法学的一般特征
第一节法的表现方式及研究此等方式的学科
第二节作为规范科学的法学、规范性陈述的语言
第三节作为“理解的”学问之法学
第四节法学中的价值导向思考
第五书法学对于法律实务的意义
第六书法学在知识上的贡献
第七节方法论作为法学在诠释上的自我反省
第三章法条的理论
第一节法条的逻辑结构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1. 拉伦茨教授详述了不同意义上的类型,包括: 第一,平均类型或经常性类型,或整体性类型或形态类型。例如“典型的中型山脉”、“典型的荷兰农舍”,指的是或多或少,其整体足以表现此等山脉特色的特征,然而,这些特征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必须同时存在的。这两种类型,都...  

评分

我们经常谈类型化的方法,我写作的时候也尝试着用类型化的方法来研究问题。但究竟什么是类型化的方法? 1. 从前文的分析来看,至少可以在下列意义上使用类型化的方法:在解释某个法条的构成要件时,认为这个构成要件并非概念,而是一种类型。可以将这个方法称之为“概念的类型...  

评分

零 法哲学、法理学及法学方法论上所探讨之问题包括哪些(问题域)?这些问题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的? 1. 在制定法之外,是否存在超越法律的法?(第4页、第29页) 2. 实存与当为的关系如何?能否从实存中得出当为?所谓事物的本质的学说为何?(第13页) 3. 法律适用的本质为何...  

评分

我们经常谈类型化的方法,我写作的时候也尝试着用类型化的方法来研究问题。但究竟什么是类型化的方法? 1. 从前文的分析来看,至少可以在下列意义上使用类型化的方法:在解释某个法条的构成要件时,认为这个构成要件并非概念,而是一种类型。可以将这个方法称之为“概念的类型...  

用户评价

评分

1. 关键是透过法条,寻找法条的价值评价标准,用此标准来评价待判案件;2. 如何寻找前述评价标准,解释标准上有主观标准(立法者意志)和客观标准之辩,拉伦茨主张折中说;解释方法上须先用字义和意义脉络(体系解释)来确定解释之可能性,再依目的性解释的方法寻找最终的标准。3. 但倘若遇到现行法没有可供适用的评价标准时,若属立法计划内者,则属法内的法律续造,须依立法计划与目的进行续造;若属立法计划外者,则属超越法律的法律续造,须依立法目的进行法律续造。4. 前述各种思想活动,均特别重视法律原则;盖因法律原则系直接体现评价标准之陈述。法律原则所组成之体系则属内部体系。内部体系是开放的和包容的,可以衍生出新的法律原则,可以应对变动不居的生活现实。5. 私见:法学者之研究目标在于建立评价体系用以解决法律问题

评分

为论文二刷,拉伦茨分分钟自带弹幕,从来以为这才是法学思想史的传统打开方式。

评分

这本书整整读了我一个月,但是我可否认,非常棒!!给译者32个赞!

评分

1. 关键是透过法条,寻找法条的价值评价标准,用此标准来评价待判案件;2. 如何寻找前述评价标准,解释标准上有主观标准(立法者意志)和客观标准之辩,拉伦茨主张折中说;解释方法上须先用字义和意义脉络(体系解释)来确定解释之可能性,再依目的性解释的方法寻找最终的标准。3. 但倘若遇到现行法没有可供适用的评价标准时,若属立法计划内者,则属法内的法律续造,须依立法计划与目的进行续造;若属立法计划外者,则属超越法律的法律续造,须依立法目的进行法律续造。4. 前述各种思想活动,均特别重视法律原则;盖因法律原则系直接体现评价标准之陈述。法律原则所组成之体系则属内部体系。内部体系是开放的和包容的,可以衍生出新的法律原则,可以应对变动不居的生活现实。5. 私见:法学者之研究目标在于建立评价体系用以解决法律问题

评分

一看就知道很有道理,可是我几乎啥也没看懂,结构是西方的,用语有不少是文言文的……翻译你是不是脑子里有坑啊(后来我发现这本是直接把台湾版的翻成了简体字而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