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奇这本小书最有价值的地方就体现在“第二版”三个字上头。虽然他对原书没有做任何改动,但他在多年之后另写了一篇序,纠正自己当时的一些疏失,指出自己考虑欠周、思虑未深之处。这就有极大价值,它让我们看到一个作者学术的进境和思想的深化。
这本书很薄,但写得很精彩,也很精炼。尤其是温奇自己强调的第三章中对“程度差别与种类差别”、“动机与原因”这两组概念的剖析,非常有启发性。书后简介说:“作者通过对穆勒、涂尔干、韦伯、维特根斯坦等人的社会科学方法的考辨,探讨了各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如实证主义、功能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意义和可能导致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法,提出了社会科学研究的新的思路。”话是没错,但隔靴搔痒。书的精彩毕竟要细读时才体会得出。
彼得•温奇1958年出版的《社会科学的观念及其与哲学的关系》目的在于说明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 1958年实证主义盛行,科学以其“科学”的优势左右了哲学、社会科学的自我定位,温奇从批判对哲学的“小工”定位开始,厘清什么是哲学。在科学的优势的比对下社会...
评分彼得•温奇1958年出版的《社会科学的观念及其与哲学的关系》目的在于说明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 1958年实证主义盛行,科学以其“科学”的优势左右了哲学、社会科学的自我定位,温奇从批判对哲学的“小工”定位开始,厘清什么是哲学。在科学的优势的比对下社会...
评分第一章 哲学的意义 1、目标与战略 首先在文章的伊始,作者就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与观点。他在本文中所要做的是:攻击某种社会科学、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关系的观念。并不是为保守的反科学运动证明,而是要说明“其实,哲学根本是与反科学无关的”。 而如果要批判当前“哲...
评分(发表于《社会学家茶座》2010年12月号) 周濂 彼得•温奇(Peter Winch,1926-1997)的《社会科学的观念及其与哲学的关系》[i](以下简称《观念》)出版于1958年,彼时维特根斯坦刚刚去世7年,《哲学研究》问世不过5年,温奇就已经将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中最有启发性的“私有...
评分彼得•温奇1958年出版的《社会科学的观念及其与哲学的关系》目的在于说明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 1958年实证主义盛行,科学以其“科学”的优势左右了哲学、社会科学的自我定位,温奇从批判对哲学的“小工”定位开始,厘清什么是哲学。在科学的优势的比对下社会...
67行为是理解的产物130我们用来理解自己的精神活动和行为的那些概念,是必须被学得的,而且必须是在社会中建立的146社会学理论与历史叙述之间的关系并不像科学规律与实验或观察报告之间的关系,而更像逻辑理论与使用具体语言所进行的论证之间的关系。
评分主要依赖于《哲学研究》第一卷的内容,没有前进到维特根斯坦对于内在/外在、看/被看到之物的论述。
评分哲学的任务不是对科学、宗教或是其他任何东西授予奖勉;哲学的任务也不是去提倡任何世界观。用维特根斯坦的话来说:哲学让所有事物如其原样。
评分主要依赖于《哲学研究》第一卷的内容,没有前进到维特根斯坦对于内在/外在、看/被看到之物的论述。
评分彼得•温奇的《社会科学的观念及其与哲学的关系》一书,以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为基点,来处理更为广泛的社会科学哲学问题。自近代以降,科学在人类整体性的知识系统中,占据着中心地位。哲学在一定意义上,扮演着“清道夫”的角色,不过一个“小工”。作者不满意于此定位,以期对哲学赋予更积极的功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