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贝尔·加缪(1913-1960),法国小说家、戏剧家、评论家。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城,l岁时,父亲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家境贫寒,靠奖学金读完中学,1933年起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在阿尔及尔大学攻读哲学。毕业后从事过各种职业,青年时参加过共产党,后因不满党的某些政策被开除。二战期间来到法国,因《局外人》一书而成名。主要作品还有小说《鼠疫》、《堕落》,随笔《西西弗斯神话》等。195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0年1月因遇车祸辞世。
书不厚,但有些难懂,所以放在周末来看。 加谬说“为了改变自然的冷漠,我置身于苦难与阳光之间。苦难阻止我把我把阳光下和历史中的一切都想象为美好的,而阳光使我懂得历史并非一切。改变生活,是的,但并不改变我视为神明的世界。” 在《讽刺》一文里,一个瘫痪的老妇人,被...
评分因为兰晓龙,因为《士兵突击》,于是开始对加缪感兴趣。 人生就是荒谬,正如日复一日滚石上山的西西弗。然而荒谬不是绝望,因为看穿幸福的同时也就看穿了痛苦。对于西西弗来说,地狱死神都算不了什么,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人类的激情和斗志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回到几千年前...
评分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对加缪保持着沉默,那是我意识到他和他的文字只能渗进血液,融入阴影下对存在无限的深情中。这本《置身于阳光与苦难之间》一直停靠我自身黑暗年代的彼岸,它与当年流逝在我身边的人,往事,天空还有悲剧一起见证了我早年无法避免的一种间歇式的灵魂之死。至...
评分加缪是艺术右派,反对暴力革命,反对暴力革命意味着反对被压迫者通过暴力成为新的压迫者(可用于文学艺术中的“控诉”主题);强调的是反叛。革命是将思想灌输到历史经验中去;而反叛只不过是从个人经验走向思想的运动。归根究底,存在主义关注的是人,活生生的个人。人存在的...
评分(只读了第一部分,但是还是想絮叨一下) 实际上,要喜欢上某个作者的某个作品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 比如我小时候很烦雨果,但是却在一次独自离家的飞机上被《九三年》收为脑残粉; 比如我认为当然《百年孤独》要比《霍乱时期的爱情》好,但是却更喜欢后者; 这种选择就跟你...
【1小时40分】反与正更多的是加缪的个人人生方面的思考,是经验性的、反思性的。而《反叛者》部分则更多的是充满激情的理性思考,是批判性的。《反与正》部分的很多文笔太牛逼,翻译的也好。不是非常平实却也不炫技,大师手笔一看便知。关键的是,他的写作和他的哲学思想高度合一:是人间的而非神性
评分生之爱
评分【1小时40分】反与正更多的是加缪的个人人生方面的思考,是经验性的、反思性的。而《反叛者》部分则更多的是充满激情的理性思考,是批判性的。《反与正》部分的很多文笔太牛逼,翻译的也好。不是非常平实却也不炫技,大师手笔一看便知。关键的是,他的写作和他的哲学思想高度合一:是人间的而非神性
评分反抗者看不懂。反与正很棒。翻译有些操蛋有些牛逼。。
评分生之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