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里亚公爵奥西诺向奥丽维亚小姐求爱,屡遭拒绝。这时,一对孪生兄妹航海到伊利里亚,在附近海上遇难。妹妹薇奥拉改扮男装,投身奥西诺公爵家中为侍童,并充当了代他向奥丽维亚小姐求爱的使者。奥丽维娅对女扮男装的薇奥拉一见钟情,而薇奥拉却偷偷爱上了公爵。后来,奥丽维亚碰巧遇上薇奥拉的孪生兄长西巴斯辛,两人以误就误地结成夫妇。公爵也和薇奥拉终成眷属。全剧以兄妹相聚,情人结合而告终。
威廉·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26日在埃文河畔的英格兰小镇斯特拉特福受洗,是富商约翰·莎士比亚和他的妻子玛丽·阿登的第三个孩子。据推测,少年时期的莎士比亚就读过斯特拉特福文法学校,并在那里学习了英语、希腊语和拉丁语。但历史学家不能确定莎士比亚具体的出生日期。
1582年,莎士比亚与安妮·哈撤韦结婚。这对夫妇在1583年有了女儿苏珊娜,两年后又有7双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在1585年到1592年期间,莎士比亚住在伦敦。在那里,他先是当了一名演员,后来成为了剧作家。他的剧团即国王剧团,经常在环球剧场表演,莎士比亚是该剧场的股东之一。
莎士比亚一生共写了37部戏剧、一些诗歌和大量的十四行诗。1611年,他离开剧场喧嚣的生活,归隐于斯特拉特福镇,住在镇上的第二大房子里,成为了一名乡绅。这之后,莎士比亚度过了5年平静的生活于1616年4月23日去世,葬于斯特拉特福的三一教堂。从他的时代到现在,莎士比亚一直被认为是英语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基于题目《第十二夜》——圣诞假期狂欢的最后一夜,引出另一个解读角度。 所谓"狂欢化",语出前苏联批评家 巴赫金 的一篇长长的论文。 狂欢化,首先狂欢,意思是狂欢节,含义是狂欢节所有人一起上街狂欢,互相开玩笑,没有那么多等级制度与人际交往的条条框框,所有人都能得到...
评分越看越糊涂。。。他是公爵的热恋者,但是公爵问他,他又说如果我是女的我也会爱上你。。。除非公爵是女的?不可能! 最诡异的,薇奥拉说:我的父亲只有我一个女儿,也只有我一个儿子。。。天。。这个人,是个什么怪物。。。=。=
评分 评分根据我美丽的老师、莎士比亚学者Linda Charnes,这本戏剧和性别意识、同性爱欲、异性爱欲有关,然而它的落脚点却并非在此。我们要关注的是:社会会对踏出它的规范之外的人做什么?它让他们不能达到自己的愿望,成为可怜的替罪羊(scapegoat)。仆人Marvolio妄想marry up,通过...
评分根据我美丽的老师、莎士比亚学者Linda Charnes,这本戏剧和性别意识、同性爱欲、异性爱欲有关,然而它的落脚点却并非在此。我们要关注的是:社会会对踏出它的规范之外的人做什么?它让他们不能达到自己的愿望,成为可怜的替罪羊(scapegoat)。仆人Marvolio妄想marry up,通过...
轻快又荒诞,戏剧性很强,文句优美。沙翁剧本中陷入爱情的人都有绝妙的情话。薇奥拉女扮男装的娇俏令我想起《歌剧魅影》音乐剧中剧《哑仆》中克莉丝汀的扮相。只是婚姻像儿戏,爱也沦为轻薄荒诞。结局简直强行和谐。
评分贡布里希早已有言在先:在艺术领域,传承永远大于创新。除了大学才子派的当代资源以及古希腊罗马戏剧资源,莎翁还大量参考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戏剧成果。纵然在情节走向、人物关系、甚至场景布置等方面,《第十二夜》都在赤裸裸地复制《迷局》,但是,莎翁的沉思挽救了一切,使得故事超脱于情节与事件本身,反复指向某些超越性存在,如薇奥拉对自我的审问:我是不是我?求爱把戏中“主仆辩证法”的上演、对于写下该剧的语言本身的不信任——我必须写,但我又不信任语言——以及雌雄同体里的“幻境”,真实虚妄的互证。所有这些,只有莎翁独具。
评分【2016055】所以莎翁真的是搞个笑都要抖骚吗?明明是个闹哄哄的喜剧,不知怎么的竟然也给人一种诗情骀荡的感觉……装帧美,小开本非常适合随身携带,嗯,一天一本无压力。除了《第十二夜》,今年还读了《请君入瓮》,突然发现,很多港产闹剧电影都是莎翁喜剧风啊,比如《富贵列车》、《大富之家》、《东成西就》……指的不是画风,是情节编排,就好比呼噜噜一锅烂粥阴差阳错咕嘟成个脆爽大锅巴o(╯□╰)o
评分轻快又荒诞,戏剧性很强,文句优美。沙翁剧本中陷入爱情的人都有绝妙的情话。薇奥拉女扮男装的娇俏令我想起《歌剧魅影》音乐剧中剧《哑仆》中克莉丝汀的扮相。只是婚姻像儿戏,爱也沦为轻薄荒诞。结局简直强行和谐。
评分各遂所愿的结局 在戏剧之外会有两场婚礼的 被戏弄的只有管家一个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