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首本剧作集,该剧除了大段内心独白,舞台设计也采取写意写实结合的方法。与以往的荆轲题材的话题不同,该剧作集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全新解读那段熟悉的历史。荆轲将不再是舍生取义的侠义精神,而是一举成名的心态。
莫言,山东高密人。1955年出生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农民家庭,小学五年级辍学回家务农。十八岁时,到县棉花加工厂做工。1976年2月应征入伍。在部队历任战士、班长、教员、干事、创作员等职。1997年转业到报社工作。2007年10月调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84-1986)和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1989-1991),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2012年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第一位获得此奖的作家。 1999年开始发表作品。
描述的难道不是我们自己,从刺秦成名到反思刺秦的意义,再到不得不走向刺秦的道路?荆轲的选择,如果是自己选择的话,难道不是一种路径依赖?无论是发自内心的意愿,还是形势所迫的选择,他唯一的值得称道的是明明白白地走向赴死之路。 作者的设定,燕姬是最重...
评分我第一次认真接触剧本便是这篇《我们的荆轲》,很多人将重点放在了莫言身上,而我既不十分了解莫言亦不十分了解剧本,故仅将自己直接的感受记录如下。 先说剧本,为了服务于演出,剧本突出了对白、动作及舞台布局,这便使阅读感受更加直白明晰。但莫言此剧本的表达...
评分 评分《我们的荆轲》,莫言写的剧本,十万字小书一册。书的腰封标注:“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新作。”我想,倘若没有这个奖,这本小书恐怕也难有人问津。书中不过三个剧本:《我们的荆轲》、《霸王别姬》、《锅炉工的妻子》。前两部讲的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大故事”,第三部则...
评分他为什么要刺杀嬴政?作者有以下几个观点。 嬴政为了执政秦国,杀害了自己的亲族,简直就是毫无仁义之辈。可是宫廷中的勾心斗角,争权夺势,成王败寇,哪个国王手上没有斑斑血迹,所以作者认为这里理由不成立。 刺杀了嬴政,就能够天下太平。可是当时整个战国的时势就是春秋无...
荆轲还凑合,别姬和锅炉太糙了。
评分大师也是蜕变而来的
评分趁着莫言获得诺贝尔奖搭上的顺风车,人艺也有“我们的荆轲”话剧,本来不想搭风,不过正好有了学生公益场的票,便去看了。看完,正好看到有这本书上架,在图书馆也顺便拿来看。补上了看话剧时迟到没看的前两幕,看到台词自动想象着如果在剧场里演员该如何去演。书和话剧一样,很多台词很机灵,不过也只是觉得机灵而已。“我们的荆轲”,“新霸王别姬”,“锅炉工的故事”,三册剧本。莫言说之前扬言要写三出历史剧,希望得奖后还能写出第三部。
评分补
评分莫言老爷子虽自称在话剧上仍是学徒,但同为语言的艺术、文学之间的联系以及情感共融,让集子里的三部话剧尤为精彩。喜欢荆轲和燕姬,项羽和吕雉,人物构架与情节设计也都值得赞叹,其思维深度与意义也上升的极其到位,着实钦佩。之所以不打五星是想将其留给日后亲历观看话剧时以供回味 Brown.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