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伊安篇:论诗的灵感;理想国:统治者的文学音乐教育、诗人的罪状;斐德若篇:论修辞术;大希庇阿斯篇:论美;会饮篇:论爱美与哲学修养;斐利布斯篇:论美感;法律篇:论文艺教育。最后还有题解、译后记:柏拉图的美学思想、人名索引等内容详细。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古希腊三大哲学家之一,出身于雅典贵族家庭,年轻时期师从苏格拉底,后与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共同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哲学基础,并试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柏拉图承前启后,一生著述颇丰,尤其擅长以对话形式的辩论体写作,作品思想内容包括罗万象、博大精深。
一 题解 1 伊安篇 对话主题:诗歌的创作是凭专门技艺知识还是凭灵感? 结论:艺术既不靠某一种专门知识,也就不能给予人某一种专门知识,诗歌创作仅凭灵感。 2 理想国(卷二至卷三) 对话主题:理想国的制度和理想公民的性格 结论:①教育是终生的事,各种课程应适合年龄与性...
评分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处死,这一年,柏拉图28岁,也是跟随苏格拉底的第八年。此后柏拉图离开雅典,与同门师兄继续老师的事业,同时游学他邦。12年后,柏拉图重返雅典,创办学园。《斐德若篇》《会饮篇》《理想国》都成于学园前期。这些对话,以苏格拉底之口说出。面对它们,...
评分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处死,这一年,柏拉图28岁,也是跟随苏格拉底的第八年。此后柏拉图离开雅典,与同门师兄继续老师的事业,同时游学他邦。12年后,柏拉图重返雅典,创办学园。《斐德若篇》《会饮篇》《理想国》都成于学园前期。这些对话,以苏格拉底之口说出。面对它们,...
#柏拉图很适合纯净心灵
评分修行75th,考虑到年代,此书之划时代的意义伟大无比,而在思想发展数千年后之今日,读来颇有些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感觉,不过在启迪思想吸引人加入思考方面的魅力依旧无双无对。柏拉图笔下苏格拉底对话文绝大多数都有相同的特点,就是捧哏者水准过于低下,问题问不到痒处,当苏露出破绽或有遗漏之时不能跟进追杀,令人着急。理想国驱逐诗人此事早有耳闻,而论辩必要性的过程是赤裸裸的言论禁锢。此外苏格拉底的观点绝对化---认为一切都应该为宇宙最高最完美之理式服务--让人烦倦,而且他思想常在两个极端处游走,无视中间环节的存在,没有调和与中庸,最为愚蠢的是,他用自己擅长的理性和逻辑思维去试图解释分析预测感性,然后从理智的角度评价并忠告感性,由此看来,他看似很懂,其实这方面很菜,会饮篇中第俄提玛不客气的直斥其非让我开心不已
评分勉勉强强吧,理想国带来的批判性思维更强一些
评分这书特傻...
评分小册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