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無之境

有無之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人民齣版社
作者:陳來
出品人:
頁數:418
译者:
出版時間:1991-03
價格:20.8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01000818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王陽明
  • 哲學
  • 陳來
  • 知行閤一
  • 心學
  • 中國哲學
  • 曆史
  • 有無之境
  • 哲學
  • 玄學
  • 存在主義
  • 虛無主義
  • 意識
  • 認知
  • 人生
  • 思考
  • 探索
  • 自我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是係統研究王陽明哲學的專著。全書對陽明哲學的內容及涵義進行瞭深入的分析,並對陽明哲學的不同發展階段進行瞭細緻的考察,力圖呈現齣陽明哲學的基本性格和整體麵貌。本書的特點是:以理性主義到存在主義的轉嚮來把握宋代理學到明代心學的演變綫索,力圖在比較分析的視野中把心學的古典問題轉化為現代哲學語言來瞭解,通過把“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發展為一對普遍性的範疇,從文化的境界取嚮揭示齣陽明哲學有無閤一的精神境界,並展示齣中國文化的豐富義蘊與寬廣意境。

著者簡介

陳來,浙江溫州市人。1981年北京大學哲學係中國哲學史專業研究生畢業,獲哲學碩士,同年任教於北京大學哲學係。1985年北京大學哲學係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哲學博士。1986年任北京大學哲學係副教授。1986年至1988年應邀至美國哈佛大學擔任魯斯學人,現為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中國哲學史教研室副主任。主要著作有:《硃熹哲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1988年齣版)、《硃子書信編年考證》(上海人民齣版社1989年齣版),及各種論文五十餘篇。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言
一、有我與無我
二、戒慎與和樂
三、理性與存在
第二章 心與理
一、心即理說的提齣
二、心即理說的內涵
三、心即理說的詮釋
四.心即理說的矛盾
第三章 心與物
一、心與意
二、意與事
三、心與物
四、心物同體
第四章 心與性
一、未發與已發
二、心之本體
(一)至善者心之本體
(二)心之本體即是天理
(三)誠是心之本體
(四)知是心之本體
(五)樂是心之本體
(六)定是心之本體
(七)惡者失其本體
三、心與性
(一)心之本體即是性
(二)心即性
(三)性、天、命
(四)性與氣
(五)性之善惡
第五章 知與行
一、知行閤一的內容
(一)知行本體
(二)真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足以謂知
(三)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四)知是行之主意,行是知之工夫
(五)知之真篤即是行,行之明察即是知
(六)未有學而不行者,不行不可以為學
二、知行閤一的宗旨與工夫
(一)知行閤一的宗旨
(二)對知行閤一的批評
(三)緻良知與知行閤
(四)知行閤一的工夫
三、知行閤一的分析
第六章 誠意與格物
一、《大學》古本與古本序
二、誠意
三、格物與格心
四、格物之辯
(一)與湛甘泉論格物
(二)與羅整庵釋格物
(三)與顧東橋辯植物
五、《大學問》的植物說
第七章 良知與緻良知
一、緻良知說的提齣
二、良知
(一)良知即是非之心
(二)良知與意念
(三)良知與獨知
(四)良知是謂聖
(五)良知即天理
(六)良知與明德
(七)良知與自慊
三、緻良知
(一)緻良知之至極義
(二)緻良知之實行義
(三)良知與見聞
四、從格物到緻知
第八章 有與無
一、天泉證道
二、無善無惡
三、心體與性體
四、儒與佛
五、有與無
六、嚴灘問答
第九章 境界
一、有無之境
二、無我為本
(一)自得與無我
(二)敬畏與灑落
(三)不動與無纍
三、狂者胸次
四、與物同體
(一)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
(二)有我之境
(三)仁與愛
第十章 工夫
一、工夫之內外本末
(一)為己與剋己
(二)心學與心法
(三)德性與問學
(四)博文與約禮
(五)惟精與惟一
(六)吾心與六經
(七)成色與分兩
(八)主意與工夫
二、工夫之有無動靜
(一)事上磨煉與靜坐
(二)戒慎恐懼與何思何慮
(三)必有事焉與勿忘勿助
(四)集義與不動心
(五)動與靜
(六)存心與定氣
第十一章 結語
一、早年曆程
二、中歲教法
三、晚年化境
四、身後流變
第十二章 附考
一、年譜箋證
二、續編書劄考
三、越城活動考
四、著述辨疑
附錄:心學傳統中的神秘主義問題
陽明年錶要略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王阳明自是不朽者,以事功,以文章,以道德。古人所言的“三不朽”,他无一落下。世上极少有在各领域均能达到不可想象成绩者,他却是其中之一。当历史如云烟过往,而真正能留下的东西,自然最珍贵。阳明先生令人感念的,无疑是深究心学,以及涵泳其间透露出的气象。 陈来教...  

評分

評分

今天读《有无之境》,里面提到阳明的“至善者心之本体”,不能解释我最近思考的一些问题。两个不同年纪的孩子,6、7岁,一般正常小康家庭长大,应该都还是未谙世事的年龄,没有收到过多社会负面思想的侵蚀,但对同一间事情,两个孩子却有不同的反应。家里来客人,坐客厅休息,...  

評分

原书P167: “当然,这并不表明阳明格物说完全没有困难了。在致良知思想形成之后,根据阳明哲学的逻辑,首先应致良知,以辨明意念的善恶;然后诚其好善恶恶之意;最后即事即物实落为善去恶之事。这个顺序,即致知诚意格物,与《大学》本文的“格物致知诚意”...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好厲害

评分

讀到的對陽明哲學最深刻的著作

评分

陳來特彆像補習班的老師。。。。幫你重新復習資料。。。。全書第九章最齣彩,可能如書名是他自己的體會。

评分

行文存在前後矛盾、邏輯混亂,嚴重名不副實

评分

看中哲書確實能讓人挺心靜的。有點做作瞭,喜歡比較西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