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自古以来,都不断的在探讨生的意义与死的归宿。本书融合了超个人心理学及很多东西方的传统智慧,从中探究死亡与临终的奥秘。作为一名有着近10年经验的临终陪护者,作者并没有将“死亡”流于空谈或过于抽象,而是从临终病人的实际经历中,深度探讨了死亡、修行与心灵成长的紧密关系,印证临终是灵性的巅峰体验,可以感觉到从所未有的超越、喜悦与圆满。她给了我们全新的眼光来看待死亡和生命,体会本性的内在光芒。
辛格在提供有关死亡与临终的身心灵地图上,堪称钜细靡遗、成就卓绝。相较于《西藏度亡经》和《西藏生死书》所论,令一般人有遥不可及之感,本书的论述则属平易近人,让人得与现实的经验连结。本书可以被看成是联系库伯勒-罗斯《死亡与临终》等一般临终论说,与《西藏生死书》等宗教心理研究之间的桥梁。
这是对死亡最近距离的观察,但带给我们的不是死亡的阴霾与恐惧,而是悟透生死后的清朗达观。通过了解死亡,我们更能全然、自在地活着。
凯瑟琳•辛格(Kathleen Dowling Singh),美国超个人心理学及各种灵性传统的专家。从事安宁疗护的工作。她说自己之所以有幸从事这个工作,除了超个人心理学背景的启蒙,以及持续三十年以上默观经验的帮助,还得归功于1974年康涅狄格州沸沸腾腾的安宁疗护运动,她深深感动于:“生命走到尽头之际,人终究能朝向灵性发展而去。”
她从超个人心理学的角度,依据长期在佛罗里达医院,曾为几百位临终病患从事临终关怀的经验,将临终、修行、灵性成长三者之间整合,以融合生命转化与生死大事的关系。写就了《陪伴生命》一书。
目前,凯瑟琳•辛格除了持续陪伴临终病患走上恩宠满溢的回归旅程,也积极参与各种推动安宁照护的运动、演讲,和观众分享她的经验。
野兽按:梁文道曾经在《开卷八分钟》节目中分两期推荐了《好走》一书。(内地版改名为《陪伴生命》,但译本采用的是同一版本,彭荣邦和廖婉如译,我做的审校,除了相关术语的转换,相对而言,也更简洁了些) 开卷八分钟 梁文道 上:我们可以为死亡做些准备 梁文道:我们...
评分建立在肯威尔伯“四级二元论压抑投射”的理论基础之上,《陪伴生命》逆向而行超越了一道道“界限”,消解了分别心,一步步达到整合,恢复完整的身心。它温柔且令人动容地陪同我们穿越生与死的生命体验,像亲密的朋友陪伴我们同行于回归之道,揭示了一个全人类共通的意识开展过程。
评分谦卑之姿 简朴是一项礼赐…… ——贵格教徒的歇谣 我们都是平凡人,无一例外。悟到这一点,解脱就开始了。实践平凡,需要极深的智慧。我们要在这里谈的,不是假谦卑,不是扭曲的谦卑,更非自尊低落。我们要谈的谦卑,是最殊胜而健康的谦卑:从体悟人的平凡...
评分译序 百分之两百的爱 彭荣邦(美国杜肯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候选人) 我们最深的恐惧并不是我们自己不够好。 我们最深的恐惧是我们自己拥有无可测度的力量。 我们害怕的不是自己的黑暗,而是自己的光亮。 ................. 我们的出生,是为了彰显内在于我们之中的上主荣光...
评分死亡的恩宠:临终的意识转化(The Grace in Dying:How We Are Transformed Spiritually as We Die ) 凯瑟琳•辛格著,(Kathleen Dowling Singh,Ph. D) 内容简介: 借着了解死亡,我们更能全然、自在地活着。 本书为临终者及照顾者提供最睿智的灵性观点 死亡,不是悲...
20120627开始读,梁文道《开卷八分钟》推荐。
评分(没看完)融合了荣格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值得一看
评分友人力荐,然而对我来说,却是《直视骄阳》更有意义。
评分花了很大功夫去阅读深奥的词汇,发现都是已经懂得的……于是看到一半放弃了阅读
评分(没看完)融合了荣格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值得一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