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心理学 生死学 死亡 灵修 超个人心理学 修行 心灵 陪伴生命
发表于2025-04-15
陪伴生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人类自古以来,都不断的在探讨生的意义与死的归宿。本书融合了超个人心理学及很多东西方的传统智慧,从中探究死亡与临终的奥秘。作为一名有着近10年经验的临终陪护者,作者并没有将“死亡”流于空谈或过于抽象,而是从临终病人的实际经历中,深度探讨了死亡、修行与心灵成长的紧密关系,印证临终是灵性的巅峰体验,可以感觉到从所未有的超越、喜悦与圆满。她给了我们全新的眼光来看待死亡和生命,体会本性的内在光芒。
辛格在提供有关死亡与临终的身心灵地图上,堪称钜细靡遗、成就卓绝。相较于《西藏度亡经》和《西藏生死书》所论,令一般人有遥不可及之感,本书的论述则属平易近人,让人得与现实的经验连结。本书可以被看成是联系库伯勒-罗斯《死亡与临终》等一般临终论说,与《西藏生死书》等宗教心理研究之间的桥梁。
这是对死亡最近距离的观察,但带给我们的不是死亡的阴霾与恐惧,而是悟透生死后的清朗达观。通过了解死亡,我们更能全然、自在地活着。
凯瑟琳•辛格(Kathleen Dowling Singh),美国超个人心理学及各种灵性传统的专家。从事安宁疗护的工作。她说自己之所以有幸从事这个工作,除了超个人心理学背景的启蒙,以及持续三十年以上默观经验的帮助,还得归功于1974年康涅狄格州沸沸腾腾的安宁疗护运动,她深深感动于:“生命走到尽头之际,人终究能朝向灵性发展而去。”
她从超个人心理学的角度,依据长期在佛罗里达医院,曾为几百位临终病患从事临终关怀的经验,将临终、修行、灵性成长三者之间整合,以融合生命转化与生死大事的关系。写就了《陪伴生命》一书。
目前,凯瑟琳•辛格除了持续陪伴临终病患走上恩宠满溢的回归旅程,也积极参与各种推动安宁照护的运动、演讲,和观众分享她的经验。
(没看完)融合了荣格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值得一看
评分作者作为临终关怀工作者,几十年的工作中目睹了无数死亡,为我们揭开了人死亡的心灵旅程。书中有些很玄、不太好直接理解的内容,我们无法想象本源、灵性这些东西,毕竟我们的凡夫心很强,无法参透。但是书中对于人的一生心灵旅程以及面对死亡的心灵旅程一点点展开,让读者深深体会我们为了给自己的生命强加上意义与价值,通过四道心理屏障,创建出了一个小小的自我,固守在其中。而面对死亡的时候,这一道道屏障又逐步瓦解,小小的自我理解了宇宙中的真义回归本源。死亡是我们我们每一个人难以想象、但又一定会面对的生命过程,提到死亡大多数人的感受是恐惧,而作者更愿意认为死亡是我们的回归本源之路,告诉我们死亡很安全,这是我们生命中如此沉默却又光辉灿烂的特殊时刻。活着的时候应该多去想一想死亡,不要被恐惧所压倒,更好地活这一生。
评分20120627开始读,梁文道《开卷八分钟》推荐。
评分20120627开始读,梁文道《开卷八分钟》推荐。
评分王老师布置的任务。呃……。
临在 你们每个人在……这一刻和下一刻之间几乎不可测的瞬息中—— 都能够感受到存有。 存有流遍你全身的血管,流遍万事万物。 ——里尔克 我们真正的归处就在当下。不可思议的不是走在水面上,不可思议的是走在绿地上的这当下。 ...
评分 评分译序 百分之两百的爱 彭荣邦(美国杜肯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候选人) 我们最深的恐惧并不是我们自己不够好。 我们最深的恐惧是我们自己拥有无可测度的力量。 我们害怕的不是自己的黑暗,而是自己的光亮。 ................. 我们的出生,是为了彰显内在于我们之中的上主荣光...
评分静默 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 宇宙间没有什么比静默更像上帝的了。 ——艾克哈特大师 进入临终过程后,我们身心变得虚弱,也越来越沉默。当我们离临死经验越来越近,和人交谈的次数会越来越少,有的话也只说些至关紧要...
评分建立在肯威尔伯“四级二元论压抑投射”的理论基础之上,《陪伴生命》逆向而行超越了一道道“界限”,消解了分别心,一步步达到整合,恢复完整的身心。它温柔且令人动容地陪同我们穿越生与死的生命体验,像亲密的朋友陪伴我们同行于回归之道,揭示了一个全人类共通的意识开展过程。
陪伴生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