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史,在中共党史中是一段“别样的经历”。中共在1927年国共分裂后,几乎是白手起家开始武装反抗,神话般的故事到1930年代中期暂时画下了一个逗号,1934年中共遭遇的挫折,以博古等为首的中共中央不甚成功的领导固然不能辞其咎,但这些被历史推上中心舞台的年轻人,其实本身也是历史的祭品。
黄道炫(近代史研究所),男,1966年生,江西赣州人。副研究员。1986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198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系,同年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民国史、中国革命史研究。
中央苏区的革命为什么会失败?真的就是左倾路线的作用?这是我一直困惑不解的事。过去读了部分关于打AB团的文字,觉得很震撼。更想揭开中央苏区那神秘的面纱。黄道炫这部专著,写得很用心。引用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尤其是当时的苏区报刊、资料。我读了好几次,总算艰难读完。...
评分今人研究历史,须抱有对当时人“同情之了解”的态度,几乎成为了陈寅恪最常被引用的一句话。但是,能做到者少之又少。不要说跨代理解,就是对身边人感同身受都很难做到。 我认识的一些人冲我抱怨:历史学的研究一点都不好看。是的,很多研究确实一点都不好看。即便如学...
评分中央苏区的历史,人人耳熟能详,但也正因为如此,不免人云亦云,令历史的弹性尽失。 比如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往往归咎于错误的军事战略,可敌军碉堡层层推进,如何开展游击战?“短促突击”真的是一开始就有的错误路线吗? 在本书中,黄道炫先生通过大量资料,证明在第...
评分 评分在我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一直只用“李德指挥失误”造成一句简单的话而概括掉,令人不明不白。 上大学之后,研习湘军史,细读曾国藩等人著作,了解湘军史上“安庆之战”的前前后后,又联想到第五次围剿,得出一个结论:在飞机空投尚未如今天普及...
非常值得一读。对革命史神话做历史的解读,平和中正之作。把革命的理念与实践,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完全呈现出来了。
评分所谓张力,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和列宁主义的组织体系,才造成了星火燎原之势;所谓限界,来自领导层的幼稚不成熟以及外部压力过大、可回旋余地太小。在延安,“限界”的问题基本被解决了,革命的“张力”被完全释放出来,才造成了国共实力对比的大逆转。
评分井冈山之行前的预习。
评分略枯燥,但在苏区就是抢钱抢地种大烟,看得不胜唏嘘。
评分听黄老师两次讲座,觉得黄老师现在转向了,开始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成功学题目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