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炫(近代史研究所),男,1966年生,江西赣州人。副研究员。1986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198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系,同年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民国史、中国革命史研究。
中央苏区史,在中共党史中是一段“别样的经历”。中共在1927年国共分裂后,几乎是白手起家开始武装反抗,神话般的故事到1930年代中期暂时画下了一个逗号,1934年中共遭遇的挫折,以博古等为首的中共中央不甚成功的领导固然不能辞其咎,但这些被历史推上中心舞台的年轻人,其实本身也是历史的祭品。
本书是历史学家的著作,引用各种可信的史料,力图还原第五次围剿的过程。失去了毛的中革军委并非一味跟国民党拼阵地战,试图用运动战应对蒋介石的堡垒无效后,提出了短促突击的战略,依旧在堡垒面前败下阵来。缺乏重武器的红军没有能力去应对步步紧逼的堡垒。 红军的五次反围...
评分 评分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总是在说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是神圣的,伟大的,全民支持的,就像正义终于战胜邪恶,和平重归人间。 后来喜欢上了历史,看历朝历代朝代更迭,百姓颠沛流离,为了胜利无所不用其极,明目张胆者有之,暗地里偷鸡摸狗的肮脏龌龊更甚,所有的口号背后都有其目的所在...
评分近来读书不多,自无往日那般通宵达旦,不过闲暇之余,也抽空读了些许。随手写的几段文字,倒也不负读来此书的一点感悟 。 黄氏此书资料详实而梳理清晰,表达观点明确,而不妄下结论。使人读来既无晦涩难通之意,又无弄巧乖张之疑。堪为正史信史之一标准。 十年土地革命,此工农...
评分1933年,经历了四次“围剿”失败的蒋介石信心满满又无比谨慎地开始了与中共的新一轮较量。相比于前两次围剿中地方军的不堪重用以及后两次围剿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此次蒋介石在内外环境宽松的情况下,派出50万嫡系部队分路围剿仅有10万多兵力的中央苏区,可谓占据天时、人和...
装修读书第二本。“政治离不开宣传,但宣传并不就是政治”这样的句式(我总觉得应该不止出现一次但再翻一遍还是没找到)以及很多“?!”都让人觉得好有道理呢!另外这么看其实当时的中共未必就有那么厉害但是在对手常凯申陈辞修的眼中显然比他们自己看来的厉害多了,啧啧多么相爱相杀的一对!
评分所谓张力,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和列宁主义的组织体系,才造成了星火燎原之势;所谓限界,来自领导层的幼稚不成熟以及外部压力过大、可回旋余地太小。在延安,“限界”的问题基本被解决了,革命的“张力”被完全释放出来,才造成了国共实力对比的大逆转。
评分有关央苏转衰原因、民心向背转化、王明博古功过、是否仓促撤退、国民党后期灵活应变尤其蒋介石是否故意放水等,叙论出新,臧否持允。政军、经济、社会史视野均衡,注重国民党方史料。尊重历史当下、现场、细节之偶然与幽微,于宏大正史、村野口述和修正史学外别开生面。编校佳
评分本书最能冲击我既有认识的,是从战争本身去了解1933至1934年的历史。关于“两个拳头打人”、“御敌于国门之外”、“短促突击”、“堡垒对堡垒的节节抵抗”,既有的说法几乎都是偏颇的。
评分极精彩,对五次反围剿战争国内外形势、国共力量及战术对比的分析,对福建事变、查田事变等的描述,个人认为胜过杨奎松。且善从历史地理学角度切入,颇有传统史学之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