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茅海建
出品人:
页数:478
译者:
出版时间:2011-12
价格:4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39811
丛书系列:三联文史新论
图书标签:
  • 茅海建
  • 中国近代史
  • 戊戌变法
  • 历史
  • 近代史
  • 晚清
  • 晚清民国史
  • 近现代政治
  • 戊戌变法
  • 历史研究
  • 清末改革
  • 政治史
  • 近代史
  • 康有为
  • 梁启超
  • 变法运动
  • 档案史料
  • 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是关于戊戌变法最新的权威研究。作者由此关注其中的细节:“公车上书”的背后推手,戊戌前后的“保举”及光绪帝的态度,康有为与孙家鼐的学术与政治之争,下层官员及士绅在戊戌期间的军事与外交对策,张元济的记忆与记录,康有为移民巴西的计划及其戊戌前入京原因,康 有为及其党人戊戌真奏议之补篇,康有为《我史》手稿本之考察……

作者简介

茅海建,1954年生,先后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师从陈旭麓先生。历任中国军事科学院百科全书编审室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

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史,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近现代的政治与外交。主要学术著作有:《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1995);《苦命天子:咸丰帝奕詝》(1995);《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1998);《戊戌变法史事考》(2005);《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2009);《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2011)。另有学术论文60余篇。

目录信息

自序
第一章 “公车上书”考证补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档案文献的再次检视
三 都察院的态度
四 “公车上书”的发动者
五 官员与公车上书的实际政治作用
六 孙毓汶的分量
七 《公车上书记》、《南海先生四上书记》的说法
八 结论
第二章 “公车上书”考证再补
一 总理衙门章京的上书
二 刘大鹏日记中的记录
三 “康有为自写年谱手稿本”中的记录
四 我未加解读的相关史料
五 关于史家的主观意志
六 个人的希望
第三章 戊戌变法期间的保单
一 甲午战后下诏求贤
二 胶州湾事件后三次下诏求贤
三 康有为及其党人的活动
四 王文韶、荣禄、张之洞、陈宝箴、刘坤一等封疆大吏的保举
五 京城中的较量
六 懋勤殿:康有为及其党人最后的保举攻势
七 简短的结语
第四章 京师大学堂的初建
--康有为派与孙家鼐派之争
一 淡出的背景:强学会与官书局
二 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与章程起草人的变更
三 李盛铎奏折及其用意
四 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联衔上奏及附呈《大学堂章程》
五 孙家鼐的政治理念与总教习位置之争
六 孙家鼐对《大学堂章程》的修改
七 孙家鼐的办学思想
八 简短的结语
第五章 救时的偏方
--戊戌变法期间司员士民上书中军事外交论
一 军事对抗的方案:民团
二 师法子西方与西法之不可据
三 书生议兵与武将论兵
四 因应的外交策略
五 师法日本而修律改约
六 消除教案诸策
七 简短的结语
第六章 记忆与记录
--光绪帝召见张元济
一 张元济的回忆
二 张元济当时书信中的记录
第七章 巴西招募华工与康有为移民巴西计划
一 康有为的说法
二 巴西输入华工的设想与清朝的对策
三 光绪十九年巴西再派使节来华
四 光绪十九年澳门非法招募华工去巴西
五 康有为移民巴西计划的释读、相关史料与考证
六 推导出的结论
第八章 康有为及其党人所拟戊戌奏折之补篇
一 假奏稿与真奏章
二 王鹏运、宋伯鲁的四件折片
三 文悌、张仲忻、杨深秀、李盛铎的五件奏折
四 宋伯鲁和他的《焚余草》
五 《焚佘草》所录康有为、梁启超代拟的五件折片
第九章 “康有为自写年谱手稿本”阅读报告
一 手稿本的基本情况
二 抄本的流传及刊行
三 书名、卷数与写作时间
四 手稿本的修改与增添
五 光绪十五年之误记
六 初步的结论与愿望
征引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茅先生耗费6年之力的又一力作,系统性上不及第一本,但做了很好的补充。但是细致程度上有过之而无不及,非常完整的还原、澄清并揭露了“公车上书”的这一政治作秀行为。有关康梁和孙家鼐在京师大学堂一事上权力的争斗非常精彩,北大的前身本没有那么多的光环

评分

好书,经典之作,心血之作

评分

!多为细节考证,比第一部稍显单薄。内中文章大都发表过!但茅先生的书仍然力挺!

评分

可读性:后面几篇谈文献的文章>第一篇>保举>其他。这完全可以当历史推理典范之作了。戊戌变法史研究的最大问题在于研究者对清代政治生活全无认识,乱套革命史观,而茅海建这本书振聋发聩之处,正在于对政治史过程的复原。

评分

康有为造假案大起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