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现代性挑战

面对现代性挑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雷颐
出品人:
页数:261
译者:
出版时间:2012-1-1
价格:2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9728253
丛书系列:博源文库·现代性与中国社会转型丛书
图书标签:
  • 近代史
  • 现代性
  • 雷颐
  • 思想史
  • 中国近代史
  • 历史
  • 近现代史
  • 2011
  • 现代性
  • 挑战
  • 社会变迁
  • 文化反思
  • 个体主义
  • 技术理性
  • 全球化
  • 身份危机
  • 后现代
  • 哲学思考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面对现代性挑战:清王朝的应对》,“现代性虽产生于‘西方’,却不等于‘西方’。在某种程度上说,西方与非西方都是现代性的载体,是现代性由先而后的历史展现过程--1840年,由英国挑起中英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在暴力、屈辱和反抗中开始了‘现代性追求’的历史过程。”本书以此观点为前提,顾了清末中国首次面对现代性问题时的反应,并探讨了对其后的历史进程的影响。

作者简介

雷颐,1985 ,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历史系中国近代史专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5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至今,现研究员。

目录信息

第一部分 主题
绪论 现代性的语境
第一章 “天下”的破灭
一 华夏中心的“天下观”
二 中国不“中”
三 体制的届从
四 “礼仪”的屈从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地方性知识”与“普适性知识”
一 “师夷长技”的艰难曲折
二 器物的“性质”
三 “特殊”与“普适”的激辩
四 从“西学”到“通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家观念:从伦理到契约
一 两种国家观念
二 “通上下”
三 权利观念的引入
四 私权与公权
五 “立个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制度失败
一 制度变革的初次尝试与挫败
二 被动的“新政”与“立宪”
三 改革与革命
四 立宪派“革命化”
本章小结
第二部分 专题讨论
杨国强 无以“共”,何以“和”?
许纪霖 宪政是民主的根本保证
刘昶 宪政框架下,确立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萧功秦 “旧者已亡,新者未立”
姜义华 百年发展,屡败屡战
吴景平 尊重辛亥,理解辛亥
冯筱才 革命的使命应是让民意成为合法性的渊源
季卫东 法治与宪政民主是相互依赖的辩证关系
王永钦 土地制度决定国家长期经济发展路径
杨奎松 政治文化应从培育诚信商业精神做起
曾亦 康有为的改良思想对当代仍有现实借鉴意义
沈志华 谁也不想把国家越办越穷
……
第三部分 相关链接
编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读完雷颐先生的《面对现代性挑战:清王朝的应对》一书,感慨良多。于是趁这个周末的上午得闲,在电脑前随意记录下一些感受。 正如张之洞等人所言:晚清时期的中国状况,乃是“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中华数千年文明史中,虽然历经分分合合,并且作为国家主体的汉...

评分

左页 先前阅读徐中约先生的《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其中有句话概述中国近代史的艰难历程,今天读起来特别的“提气”:“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奋斗,一个多么振奋人心的词汇,它...  

评分

左页 先前阅读徐中约先生的《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其中有句话概述中国近代史的艰难历程,今天读起来特别的“提气”:“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奋斗,一个多么振奋人心的词汇,它...  

评分

读完雷颐先生的《面对现代性挑战:清王朝的应对》一书,感慨良多。于是趁这个周末的上午得闲,在电脑前随意记录下一些感受。 正如张之洞等人所言:晚清时期的中国状况,乃是“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中华数千年文明史中,虽然历经分分合合,并且作为国家主体的汉...

评分

读完雷颐先生的《面对现代性挑战:清王朝的应对》一书,感慨良多。于是趁这个周末的上午得闲,在电脑前随意记录下一些感受。 正如张之洞等人所言:晚清时期的中国状况,乃是“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中华数千年文明史中,虽然历经分分合合,并且作为国家主体的汉...

用户评价

评分

与《现代中国的法治之路》连起来读正合适,就是相关链接附的文章太老了…

评分

这套书很有意思,时代性和思想性很强。

评分

从现代性理论角度看晚清变局的史论佳作,晚清统治者面对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次次丧失变革和发展机会,一次次拒绝自我革新,最终导致激进革命的爆发,实在让人扼腕叹息。

评分

内容稍微有些口水 谈得不够深 这阶段许多书谈得都差不多 感觉是写给当朝看的 大抵都是“资治通鉴”

评分

第三部分选的两篇文章,为了凑字数,只能用P来形容这本出版于2011年的书。读完黑了李时岳和李泽厚,形容以上不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