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件事是确定无疑的:最终我们都会死亡。
★但我们真的相信自己会死吗?
★死亡是生命的终点吗?
★人是否有不朽的灵魂?
★为什么说永生是件坏的事情?
★在某些情况下自杀是否可能合理和符合道德?
★我们终将死掉这个事实,会怎么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
———————————————————————————————————
《死亡哲学:耶鲁大学第一公开课》一书源于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开课之一《哲学:死亡》。在这本通俗易懂的哲学著作中,谢利?卡根教授挑战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未经深思的观点,邀请读者系统反思死亡的哲学之谜,以更清晰的概念探讨死亡的意义为何,从形而上学到价值观,认真、理性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真相。进而带领我们探索生命的价值,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人生这趟旅程。
叔本华对死亡哲学的阐述,对本书来说至为贴切:“由于对死亡的认识所带来的反省,致使人类获得形而上学的见解,并由此得到一种慰藉。所有宗教和哲学体系,主要即为针对这种目的而发,以帮助人们培养反省的理性,作为对死亡观念的解毒剂。”死亡虽是我们每个人的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视角,却可以让人们获得拯救。
谢利•卡根(Shelly Kagan),他的名字还经常在网上被译成“雪莱•卡根”,耶鲁大学哲学教授(Clark Professor of Philosophy)。1982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在1995年到耶鲁大学任教之前,他曾任教于匹兹堡大学和伊利诺大学芝加哥分校。
谢利•卡根教授在耶鲁大学教授的课程《哲学:死亡》是互联网上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开课之一,也是网易公开课最早的人气课程。在公开课视频上,卡根教授穿着牛仔裤、帆布鞋,盘腿坐在课桌上,坐在讲台上和一班年轻人大谈生命和死亡的本质,手舞足蹈,状如孩童,侃侃而谈的形象深入人心,被称为“大仙”,因其缜密的逻辑性和感染力,备受追捧。
死亡,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是作者却从哲学的角度,让我们辩证的思考这个问题。 作者从灵魂是否存在这一论题入手引出了一系列的理论主义:二元论、物理主义、灵魂论、肉体论,人格论及其后的剥夺解释论等。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有一天早上醒来,当你去洗漱的时...
评分 评分最早关于死亡的记忆是三四岁,太爷爷受不住儿媳妇折腾,无病无灾地在一个午后喝了一瓶敌敌畏,然后再也没起来。大概是初秋季节,他躺在门板上,脸上盖了一张红色的冥纸,周围大人们忙来忙去,我走过去掀起那张冥纸,戳他的脸,叫他起来。 第二次是十岁,平时玩得好的姐妹两个,...
看过公开课
评分哲学入门之路(2)。行文通俗,一场生死思考之旅。 记下的重点内容: 1)灵魂:现今还不是最佳解释,仍可选择物理主义。 2)个人同一性:人格论和肉体论甚至灵魂论仍在争论不休。 3)死亡:死亡没什么神秘,因为死了就什么体验都没有了,死亡并不是坏事。但生命还有美好价值时,死亡如果来临,显然有理由说死亡是一件坏事【选一种解释记录 4)选择:终有一死的时间限制令选择要仔细考虑目标、认真考虑完成目标的方法。 5)自杀:考虑的东西很多,道德、涉及的人、总体幸福值、总体生存情况、结果及其实现手段。但只从理性自利的角度看自杀要满足两点,一是死了更好;即现在和将来的生活令人痛苦,这时自杀是合理的行为//二是做出选择的头脑是否清晰;即冷静分析且客观评估所在处境,交出生死之选的答卷,如果感到压力可以和信任的人谈谈。
评分如果让你一直活下去,这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而如果活得实在苦不堪言,自杀也未必就被诟病。人生,更多的是活过,来过,是动词而不是名词。
评分#补
评分反复的论证与不断的推演,都是为打破大众对灵魂与永生的虚妄,揭示一个直接的道理,即死亡就是肉体与人格的消亡,死亡就是终结。思考死亡,也是在思考生命,思考价值与意义。东方哲学里的向死而生,有常无常,科学中的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意识与认知的繁复,都是同样的道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