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新校本)》有别于之前几个版本的"繁体竖版",新校本采用了"简体横版",减轻内地读者阅读困难。
内容简介:1952年春,钱穆先生应有关方面之邀,以“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题进行了五次讲演。《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新校本)》即是先生根据讲义整理而成,分别从“政府的组织”“考试和选举”“赋税制度”“国防与兵役制度”四个方面,对汉、唐、宋、明、清 五个朝代的政治得失作出分析评说,是研究中国传统政治及传统文化的一本必读书。
钱穆(1895-1990年),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1912年始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数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刚看了一位朋友写的比较黄仁宇与钱穆的文章,觉得不错。 黄仁宇的书我差不多读完了,钱穆的书才读了一本,所以还不能完全比较。就目前的感觉而言,两个人的书都很好读。相对而言,黄仁宇的作品因为很多是英译中,所以当代人读起来更流畅些;反倒是钱穆有传统文学基础,所以当代...
评分在钱穆先生《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为其重点阐述的一部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中国古代政治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伴随了整个封建社会政治史。那么根据钱穆先生在本作中的阐明,我们显然可见,钱穆先生认为中央权力对地方的深...
评分写历史书是需要摆事实讲论据的,否则就变成宣传文集,不值一文了,钱穆的书激情有余论证不足,不是现在我这么评的,而是前人已经这样论述过了 比如你要说满汉如何不平等,那至少要用数量分析把清代历代满汉在各层次官位的人数统计一下再作结论吧,而不是嘴吧张口一张就去引用革...
评分【博客原文:http://www.naowan.com/archives/2009/04/21/130】 前天读完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书不厚,仅160多页,讲述了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包括政府组织、考试、经济、兵役等制度。读罢,仿佛重游了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而且是之前很少触及...
评分读钱老爷子书,感觉总是听名教授上大课。案备的仔细,但也考学生的悟性:谁都听得,学得多少,不知道。在时下这样的文字/格局/语气已经绝迹了。于老教研室某未锁抽屉,取出,扑灰,有人闻到书香,有人闻到朽气,哪种味道,都是难再得了。但我个人,倒实在喜欢他那些薄薄的小册子。
大师之作,深入浅出,贯通古今。但详读下来,总有一种“存在合理”的感觉,那世风日下岂不成了宿命?
评分高中教材不用这个,可惜了。五十年代初版,现在略有修改。但是质量可以保证。讲制度、讲人事少。倒是后面有点儿批评中国共产党随便试用人家的理论——制度。一个重要的概念:历史意见。注重用第一手材料、事实说话。其实中国在汉唐宋,并不能说是皇帝独裁。用来说明清是可以的、可惜是教科书太无视历史事实了,
评分敢于能于把话讲得这么清楚的,真是难得才能一见的底气人。
评分说穿了,钱先生骨子里还是讲究流品的,比如,他在讲到精英治国的时候,流露出来的都是赞许的态度。当然,这也没什么,自古中国的读书人皆如此吧。
评分个人年度十佳,醍醐灌顶之作。对于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分析,既公允,又精深。老先生胸中自有畛域,所以视野宏阔,论及西方政治制度、当下政治制度,从容不迫,同时又力扣“历史材料”,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不做空谈论断,纳须弥于芥子。谈制度便只谈制度,不论功业或者居心,谈法术便谈法术,不讲人情与事故。检阅考察过往政治得失,用意与立足点还是当下,用心良苦。中国政治制度从宋代起,已是马鸣哀嘶一片,到了太平天国,竟然笔触一转,充满了戏谑的滑稽意味。两日读毕,真有豁然开朗之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