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1895—1976)
一代国学大师,首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著有《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等,并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
苏东坡虽文章闻名天下,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终不改其乐观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他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天才的多面性、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他的人格精神所体现的进取、正直、慈悲与旷达,千年来始终闪耀在中国历史的星空。
学贯中西的林语堂先生用生花妙笔将一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的一生娓娓道来,一个性格鲜明、多才多艺、形象饱满、可敬可爱的苏东坡也清晰地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这是大学语文老师,对苏东坡的评论,我认为再合适不过了。 1036年,苏东坡降生,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世人发出了“眉山生三苏,草木尽皆枯“的感慨。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神宗熙宁(1068-1085)年间,因与王安石新法的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评分 评分宋代的历史有时是有些害怕读读的,因为宋代给予的是太多的沉重太多的耻辱和悲哀,没有汉的“安得猛士守四方”的豪迈,也没有唐代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浪漫潇洒,即便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志也在时代的冲击下往往未酬,最后只能“醉里挑...
评分人物传记的第一要义是纪实,非虚构性,否则这只能说是一个文艺作品,冠之以“传”字恐就是对被传者的不负责任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是他向西方人推介中国文化的又一英文作品,并引起了西方对宋朝士人文化的关注与议论,这一卓著贡献绝不可抹煞。但经译回中文的张振玉版《苏...
评分人物传记的第一要义是纪实,非虚构性,否则这只能说是一个文艺作品,冠之以“传”字恐就是对被传者的不负责任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是他向西方人推介中国文化的又一英文作品,并引起了西方对宋朝士人文化的关注与议论,这一卓著贡献绝不可抹煞。但经译回中文的张振玉版《苏...
适合我这样并不跟历史较真的人读,毕竟是写给外国人看的,实话说就是感觉作者马屁拍的太恐怖了,读的时候好几次想放弃的。靠欧阳修走关系免考都做作成是才华彰显,反正错误就是性情,做事就是功勋,很让人受不了。倒是王安石 ,唉!历史这个东西吧,你说较真也好,不较真也吧,自是各种争议。好吧,我当这都是翻译的缘故,以后读读原版吧。对不起好口碑啊!
评分林语堂写东西小家子气。
评分我一直觉得林语堂老先生最擅长的就是写流水账和宣扬自己那套陈腐的两性观。之所以看这本书,是因为苏轼是我最喜欢的词人。这次林语堂老先生依然没令我失望,苏轼浑身滴水不漏全是优点,每天像打了一万针鸡血,和天斗、和地斗、和王安石极其走狗斗,那真是其乐无穷。除此之外,感觉他一直都在隔靴搔痒,苏轼的个性全淹没在他毫无节制的跪舔之中。以至于全书都是虚假高潮,却始终get不到他灵魂的点。
评分苏东坡这个旧式文人,走资派,胆敢阻挠伟大领袖宋神宗与伟大指路人王安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
评分七成以上内容是中学教材上有的,由此观之义务教育对苏东坡的介绍还是挺充分的。额外的三成也多是林语堂的个人揣测,简而言之,,没记住什么,可读性不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